百年百城百馆-上海

中共“一大”会址

播放

1921年7月,13位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来到上海,秘密聚集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准备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中国共产党。7月23日晚,在这幢不起眼的石库门小楼里,中共“一大”正式开幕。

如今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藏丰富,现存12万多件(套)革命文物中,建党时期的文物占有相当比例。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赴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探寻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这座石库门建筑,因为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而备受关注。

历经百年,这座建筑是如何拨云见日被发现和保存下来的?它还见证了哪些其他重要事件?2021年1月19日出版的《城市导报·红色之声周刊》刊发了《回望:中共“一大”会址的发现与保护》。一起来看看吧。

寻觅“一大”会址踪影

1950年夏末,为迎接建党30周年纪念日,中共“一大”会址的调查勘实工作被提上了日程。这项任务由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姚溱负责,他召集市文化局的沈之瑜和市委宣传部的杨重光,具体研究寻访“一大”会址的方案和步骤。

寻访小组通过上海公安局找到了仍留在上海的“一大”出席者、后来叛变革命的周佛海的妻子杨淑慧。又从其子周之友那里得知周佛海曾写过一本回忆录,书中记载,“一大”会址在“贝勒路李汉俊家”,而代表住宿则在“贝勒路附近的博文女校”。

贝勒路解放后改为黄陂南路,在1950年大体北起延安东路,南至徐家汇路,两侧约有2000栋房子。沈之瑜和杨淑慧在黄陂南路边看边走,但没有找到李汉俊的住宅。

又经过几天的反复查访,终于打听到,与贝勒路交叉的一条横向马路,原名是望志路,当时已改为兴业路。杨淑慧凝视着交叉路口写着“恒昌福面坊”大字招牌的一所房子及白墙上一个巨大的“酱”字,觉得这就是李汉俊家。

通过多方努力,沈之瑜等人找到了房东陈老太太,了解到这一排五幢石库门房子建于1920年夏秋之际。自东向西,门牌分别为望志路100号、102号、104号、106号、108号(后来改为兴业路时,门牌改为70号、72号、74号、76号、78号)。

其中,望志路106、108号这两幢房子租给了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作住宅,人称“李公馆”。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是在“李公馆”客厅举行。

李家兄弟搬走后,1924年,董正昌租下这五幢房子,办起了“万象源酱园”。董的亲戚也在这里开了间“恒昌福面坊”。

1951年6月,上海有关部门正式确认兴业路76号,即当时的望志路106号,是中共“一大”在上海的会址。至此,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址,终于寻获并得以证实。

半个多世纪来的修缮和复原

确认了“一大”会址,随之而来的重任便是如何修缮、保护乃至展陈。

1951年起,上海市政府遵照中央的指示,启动会址内居民的搬迁工作,随后对其进行复原修缮并加固。外墙上的“恒昌福面坊”五个字被铲掉,旁边的白色粉墙上大大的“酱”字也消失了,混水墙变成了清水墙,露出了“李公馆”的本来面目。

会址内部的复原、布置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1952年6月3日,“一大”会址作为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一馆首次接待参观瞻仰。到1952年7月1日,内部的布置工作基本完成了。当年“一大”的亲历者或是相关人员专程来到上海,为“一大”会址复原历史原貌提供支持。

1954年,“一大”代表包惠僧和房子原寓主李书城的夫人薛文淑从北京赶来上海。薛文淑回忆,当年“一大”会场布置简单,会场正中摆放着一张大餐桌,“桌上放有一只粉红色荷叶边的玻璃花瓶,餐桌四周放有圆凳若干只,靠墙两边放有椅子和茶几,另有一只两斗长桌放在靠板壁处”。她说,那只花瓶是1921年她和李书城结婚时买的纪念品,原是一对,另一只放在楼上书房的台子上。

1956年2月,“一大”代表董必武也来到纪念馆。他仔细观察了会议室后,肯定地说:“当年我们开会不是在楼上,而是在楼下,会议室应该布置在楼下。”因为“当时不像现在,人家有女眷,我们怎么好走到楼上去开会呢?何况那时我们的会议又有外国人参加。”

根据董必武、薛文淑的回忆,1958年5月1日,“一大”会址修复后重新内部开放时,会议室就被布置在了原望志路106号楼下。

像这样的意见征求、细节修订还有很多,可以说会址内每一处布置都凝聚了“一大”亲历者和工作人员的心血。

1961年3月,中共“一大”会址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3月,“一大”会址纪念馆迎来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大修工程。之后,1990至1991年、1998至1999年、2000至2001年、2011年,“一大”会址又经历了数次大修、扩建。

2020年11月17日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暂停对外开放。2021年7月之前,这处重要的文物建筑将恢复百年前的历史原貌,对公众开放,庆祝建党百年。建成后的纪念馆将以中共“一大”会址、瞻仰宣誓大厅、新馆展示厅为主要展示空间,展陈设计以初心使命贯穿全篇,全面讲好建党故事,深入阐述建党精神。

来源:红色之声(ID:hszs1921)

资料据:《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实录》叶永烈著天地出版社2019、《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60年大事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编

图片来源:东方网记者柏可林、《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60年大事记》、上海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