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2月25日讯(通讯员 王娟 王朋祥 刘作华) 在胶东沿海地区,相传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是海龙王的生日,有的地方风俗也称为海神娘娘的生日。在海阳,每年正月十三都有祭海的风俗。每到这一天,渔民们都用摆祭品、放鞭炮、扭秧歌等形式,祈盼一年风调雨顺、出海平安、鱼虾满仓。
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在核电工业园区东海渔港码头,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响了起来。今年65岁的辛正胜是大辛家村的渔民,每年祭海,他都要带上自家做的大饽饽和鞭炮,来祭拜海龙王。
据了解,海阳的“祭海”起源于明朝,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主要流传在沿海一带的桃源、大辛家、麻姑岛等80多个渔村。
古代渔民们捕鱼的工具比较落后,时常遭遇船毁人亡的海难事故,人们无法解释原本风平浪静的大海,为什么会狂风大作。于是各种猜测、想象、传说便应运而生……渔民们为了祈求海龙王保佑人船平安,于是就有了正月十三祭海这一习俗。
海阳“祭海”活动是渔家文化的典型代表,即是对美好生活的祈盼,也充分表达了渔民对大自然既敬畏又依赖的朴素情感,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