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2月10日讯(通讯员杨儒)2021年2月5日,莱州郭家店镇省级贫困村涧里村工艺品加工厂迎来了第一届年终总结大会,涧里村也迈出了走向春天的第一步。
“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2020年为了实现涧里村的彻底脱贫,莱州郭家店镇服务队协助上级组织为涧里村选派了年轻的驻村书记,努力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做调研,理思路,找到致贫“穷根子”,开出发展“药方子”。
潘书记上任后,莱州郭家店镇乡村振兴服务队积极主动的支持他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利用3个月时间,与潘书记走访调研村庄238次,在调研中发现涧里村老龄化现象尤其严重,村内土地贫瘠,大多数百姓以种植苹果为主,村集体无支柱产业,靠天吃饭思想根深蒂固。“涧里村的荒地面积过多,不适合发展大面积发展农业,通过与群众走访交流,我们了解到涧里村有草编工艺品加工历史,这使我们深受启发,我们决定以此为方向,依托当地工艺品加工的传统文化和劳动力价格优势,建立村集体支柱产业,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潘书记说道。
引人才,上项目,发展产业促增收,带领群众共致富。
为了实现传统技术与现代发展的完美融合,服务队与村书记共同外出调研企业11次,确定了以工艺品加工为主,采用村企合作的方式,引进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技术培训,培育和发展本地技术能人,带动产业实现一步步的发展。同时,为了使工业品加工产业能够健康发展,在服务队帮助下,组建了以党支部为引领的富美涧里农业发展合作社,加强组织保障。“刚开始工厂只引进了工艺品电针加工,在试运行期间虽然大多数工人能按照要求完成工艺品制作,但是由于受年龄的影响,年纪大一点的妇女在工艺品制作的效率和质量上与年轻劳动力相比差距较大,如果只发展这一单一的方式,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打消她们的积极性,造成人员的流失。为了改变这个状况,我们又多次去企业进行调研,经多次论证,增加了手工编织和工艺品组装两个项目,这样就能做到覆盖各个年龄段。”潘书记说道。
强精神,树新风,响应号召干劲足,迎来农村新面目。
村内支柱产业慢慢走向正轨,群众的精气神也发生了大反转。“以前都穷习惯了,村里壮汉们也都出去打工了,俺们这些妇女就在家管理好那一亩三分地就行了,也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和追求。如今村子里上了企业,在家门口就能干活,虽然今年工资收入不高,但是一点没耽误干家里的农活,也算是额外的一笔收入。再就是,电针加工挣钱多,别看我现在60多了,也想在跟着厂里的电针师傅学学,跟这帮小年轻的较较真,我觉得明年我这效率和质量也能提上来。”张大姐说道。“小潘和服务队刚来的时候村里说是要上产业,我们大家伙是抱有很大的疑虑的,毕竟这是一个大工程,村里的支持率不是很高。当时他们就是先跟工厂商量,进行试运营,让大家伙都尝试尝试,这一干我们就觉得这活行,适合咱们老百姓,现在不止是我们村的,隔壁的官后村的、小草沟村的,还有远处的李家的都在厂里干,前几天还有人咨询我问厂里还要不要人。我们要感谢党领导的好,潘书记是个好书记,服务队好样的。现在俺村两委在村里说话那是杠杠的,老百姓都听、都信。”从穷怕了到争一争,从农闲时的麻将桌到灯光下的电针机,涧里村百姓“活”过来了,比贫穷更可怕的是是没有希望,小小加工厂重燃了群众奋发图强,共同致富的精神,改变了村庄的不良风气,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公信力和凝聚力,汇集群众的力量,实现村庄的完美蜕变。“比发展产业更重要的是振奋群众的精神,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带来了资金和政策,但更希望能带来思路和办法,更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实现村庄从‘输血型’到‘造血型’的变化,这样才能形成一支真正带不走的服务队,完成上级给我们的使命。”服务队队长赵忠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