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节约风尚 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来源:胶东在线  2020-09-27 14:59:13
A+A- |举报纠错

  作者:邹少菲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在全社会引发热烈反响。他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大力整治浪费之风,倡导“光盘行动”,“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奢靡浪费的观念和行为仍然未能根除,“菜点少了,就是招呼不周”、“浪费也是一种消费”,在餐饮浪费行为背后,往往是面子心态、攀比之风、享乐主义等思想在作祟。这样的奢侈和攀比,既消耗了社会资源,也助长了不良风气。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一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在餐饮环节浪费的粮食约为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这样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时间紧任务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节约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点资源,不仅仅是风尚和美德问题,更是我们抵御风险的深厚底气和迎战困难的强大力量,是人民美好生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没有一粒粮食是多余的,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我们要始终保持危机意识,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旗帜鲜明的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一方面要大力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杜绝浪费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无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勤俭节约的传统都不能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训,不仅要在课本里、口头上传承,更要根植于心、付诸于行,要化为一代一代人思想行动上的自觉。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既是个人优秀品质的体现,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对自然馈赠的敬畏,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题中之义。从个人到社会,从家庭到餐饮行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培育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文化,让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另一方面要大力整治奢靡浪费之风,坚决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刚性约束,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吃喝的打击力度。杜绝浪费行为,也是政府“过紧日子”的题中应有之义,各级党政机关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餐饮浪费现象。

初审:李里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