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9月15日讯(通讯员 董士杰) 烟台市芝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千余平方米,组建9支区直属志愿服务大队,推选300余名典型人物,多措并举,联动发力,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全面覆盖,遍地开花。
坚持“标准化” 建设三级阵地联动发力
坚持区、街、居三级联动,理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站建设工作思路,发挥中心城区区位优势,有效整合驻区单位和社会资源,先期打造22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
芝罘区区级层面采取“1+X”模式,打造1处1100多平米高标准区级文明实践中心,区委书记挂帅统筹,抽调区内骨干力量排兵列阵,形成固定的工作班子,确保实践中心高效运转,并整合原有资源,建设组织生活馆、西炮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861文化创意产业园等5处文明实践基地;街道层面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站等原有阵地,整合志愿服务工作站、广场公园等设施,打造5个街道文明实践分中心试点;社区居民区层面建设11个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站试点。各试点结合各自实际,为全面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网站”“五进”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目前,芝罘区已实现区、街、居文明实践工作全覆盖,文明实践阵地在芝罘遍地开花。
坚持“品牌化” 引领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提出“五有”标准,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志愿服务组织摸底调查,根据不同志愿服务类别进行建档管理,建设志愿服务项目库,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区财政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为志愿服务队伍活动开展提供支持,通过星级评定群众打分,向志愿服务成效显著的团队和街道拨付资金进行奖励。
加强项目培育。整合资源打造志愿服务“先锋营”,将现有资源进行二次锻造,大力推行品牌化建设。在社区开展“壹家厨房”“四点半课堂”等社区群众耳熟能详、认同感极强的基层志愿服务工作。“善行芝罘·天使守护团”作为全省首个以未成年人交通引导、安全保障为服务核心的志愿服务项目,其做法被央视等多家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并入围2018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优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道德先锋志愿服务队利用法律专业知识广泛开展信访矛盾化解及听证工作,先后为农民工讨要工资2000多万元。芝罘区大海阳社区和西炮台社区先后获得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荣誉称号。
加强机制创新。深入挖掘和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形成全体参与、全民共享的志愿服务格局。建立包含48个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志愿服务体系长效运行;开启“虚拟存折”志愿服务模式,为群众和社会组织搭建共享互助平台,让各类资源有序流动、循环。群众参与志愿服务,不仅给自己“储蓄”服务,还能以服务换服务,让家人孩子免费享受服务,真正实现服务为人、己有所养的服务模式。培育壮大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先后组织成立安立盛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道德先锋志愿服务队等9支区直属大队,引导各类志愿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断推动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志愿服务网络,实现了志愿服务组织架构的“有形”覆盖。
坚持“精准化” 实践文明新风温润人心
芝罘区坚持试点先行、突出一流标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突出“一个主题、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围绕“讲”“评”“帮”“乐”“庆”,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
做好“讲”的文章。开启了“中国梦·新时代”芝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巡讲活动,面向社会各个层面宣讲,用“小环境”解说“大形势”,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传播正能量。
做强“评”的文章。为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载体和内涵,组织开展“芝罘好人”评选发布活动,推选出社会各界典型人物300余人,通过挖掘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引领道德风尚,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
做细“帮”的文章。组织开展“添双筷子过春节”“温暖送福字文艺进万家”、困难道德模范走访慰问等活动,帮助孤寡老人、生活困难好人共享社会关爱。
做实“乐”的文章。近些年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推出了“主题文化周”“非遗文化周”等文明实践活动,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合力打造“芝罘党音”“芝罘戏苑”“暖阳春苗”“惠企先锋”等一系列群众喜爱的文明实践活动,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飞入寻常百姓家”。
做深“庆”的文章。为增加文明实践活动仪式感,整合社会各行各业节日庆典和人生重要节点庆祝活动,重点打造出学校、社区、机关三个层面的“庆”系列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模板。组织开展了“过传统节日扬中华美德”“迎金秋庆华诞传文明践新风”主题实践活动,在学校中组织开展“谢师礼”“开学礼”、在机关中举办“月圆港城·情寄中秋”中华经典美文诵读等活动、在社区开展“百家饺子宴和美壹家亲”“七彩夕阳虹·爱在重阳节”等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道、邻里守望、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将文明实践活动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增强生活仪式感,潜移默化影响着群众思想行为习惯,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融合化” 发展线上线下共建共享
芝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媒体资源,在报纸、网站、微信平台及电视台分别开设“传文明理念践时代新风”专栏,面向全社会推介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
满足多元化宣传需要。实践中心在原有专栏的基础上,打造“文明实践万花筒”版块,集中展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站)的丰富活动成果,刊发稿件百余篇,并先后多次在《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烟台日报》上发表文明实践活动专版报道。
增强品牌影响力。2019年6月,《山东新闻联播》做了芝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构建美好精神家园的专题报道。与此同时,持续放大“善行芝罘·微公益”“芝罘湾讲坛”“一十百千”理论惠民工程等特色品牌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积极营造崇德向善的文明氛围,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芝罘区全面覆盖,遍地开花。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芝罘区融媒体中心是烟台市首家正式启动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在逐步把文明实践宣传工作与融媒体中心建设相结合,目前,“看芝罘”APP文明实践专栏建设正式上线,下步将逐步实现志愿服务注册登记、志愿服务招募、志愿积分兑换等功能。
全民共享,全民参与。依托“五大平台”,芝罘区开展了“文明微课”评选交流活动,评选的精品课程进行集中展示,下步也将依托融媒体中心逐步实现群众按需求“点播”课程,使文明实践信息全民共享,文明实践活动全民参与。
强大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作为融媒体中心的原始资料库,把融媒体中心推送的新闻产品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的宣传库,两中心遥相呼应,形成“传播党的声音、培育主流价值、传承优秀文化、倡树文明新风”的强大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