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8月18日讯(记者 许加薇 李刚 通讯员 张鲁滨)14.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奔涌着发展的“后浪”,从一片“规划留白”到一湾创新高地,魅力烟台八角湾,正在蓄势一场巨变。
湾区概念早已有之,烟台这样一个海洋城市,怎能没有自己的大湾区?
作为烟台市重点规划建设的九大片区之一,位于烟台开发区中心位置的八角湾中央创新区,已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黄金湾区之一,这一点,从其周边产业布局即可见一斑。八角湾周边聚集了万华、富士康、通用汽车等一批优质产业龙头项目。紧临“三港一站”,距蓬莱国际机场10公里、环渤海高铁烟台西站5.8公里,荣乌高速、206国道穿境而过,北邻烟台港西港区。作为城市发展的“留白”,这个集区位、自然资源、经济腹地“万千优势于一身”的片区,终于迎来发展的重大转折。

项目并驾齐驱
拉开创新区建设框架
八角湾位于烟台开发区西侧,主要打造的是中央创新区。重点布局中央商务区、科技创新区、会展文旅区“三大板块”。八角湾部分区域亦被划入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和中韩(烟台)产业园范围内。
2020年是片区启动建设的关键一年,依据规划中的“一年完成规划,三年拉开框架,五年初具形象”的建设基调,目前,八角湾中央创新区前期规划已经完成,5个项目已经进入实质建设阶段,另外7个项目也在推进中。

看,国际会展文旅中心项目建设现场,500多名工人组成的施工大军争分夺秒,数十台大型机械不停运转,一座座地标性建筑正拔节生长;听,高质量发展引擎轰鸣,烟台市引进的首个“双一流”名校研究(生)院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山东省农科院胶东半岛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高频亮相……
还有总长度3.5公里的八角河公园,涉及改造及景观绿化面积约70万平米。以“滨海新城区的蓝色轴线、中央创新区的绿色地标”为愿景,打造靓丽的景观河。
的确,烟台八角湾畔,创新发展的大潮正奔涌向前。

按照规划蓝图,包括中科院兰化所研究院、省重点实验室;华为在山东省布局的首家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华为(烟台)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力合科创集团投资建设的长江以北首个创新中心--力合烟台创新中心;烟台大学开发区科教园区;山东建筑大学产学研基地;八角湾产业文化中心等项目正在筹建推进。计划5-10年时间,将片区打造成一个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创新创业、会展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创新之区、人才之城、会展之滨、活力之湾。
“八角湾中央创新区自启动以来,始终按照‘国际视野、世界标准、国内领先、烟台特色’的理念开展规划建设,目前,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果,并为下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八角湾人才港推进中心副主任江荣如是介绍。
聚集创新要素
打造科教协同创新区
八角湾中央创新区自启动以来,深耕产教融合领域,本着“与产业契合度高、与企业有合作”的原则,引入落户一批多元化、高水平的高校科研院所,逐步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特色的科教协同创新区。

其中,以“大海工”为主要方向,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核心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是创新区引进的第一所“双一流”高校合作项目。自启动建设以来,已与万华化学、中集来福士等46家知名烟企建立合作关系,与18家骨干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参与省、市重点科研项目11项,获批上级研发资金1316万元,今年9月份,院区将交付启用。
青软实训烟台新兴产业产教融合基地,与北华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及哈尔滨理工大学等4所省外高校签订框架协议;与63家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涉及技能人才工作岗位缺口747个,将通过定向引进大四学生来烟实训的方式,对接解决企业需求。
与此同时,还有众多优质产业项目即将入驻。创新区,将建成一处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技术转化、学术交流、创新创业于一体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高地、人才集聚洼地、创新开放载体、新旧动能转换先导基地。
“我们将抢抓政策机遇,发挥落户项目平台效应,加快促进行业龙头企业与学校开展协同育人,融合多方的优质资源、先进技术和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凝聚强大发展合力,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江荣表示。
今年,八角湾中央创新区将全速推进项目建设,这里,必将成为烟台拥抱人才、开放发展梦想之旅的重要一程。
未来已来,一处活力新城、美丽新港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不久的将来,这片湾区必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