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之年。为充分展现烟台企业创新创造、勇争一流的精神面貌和在破解技术瓶颈制约、抢占产业链高端,推动“烟台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胶东在线即日推出【创新发展看烟台】之【动能转换看烟台】专题报道,集中报道一批典型企业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品牌创新等方面所获得的优异成果,为全市上下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和借鉴意义。
胶东在线7月28日讯(记者 邬勇)当前,以信息技术和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并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过近年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经济大国。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全面赋能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已是时代命题。“智能产线AGV云平台包含软硬件两大部分。硬件部分为全自动产线AGV,物料传输智能搬运机器人,黑灯工厂的基石。软件部分为AGV控制云平台,实现24小时设备状态感知,统一调度AGV设备保养,及时响应设备故障,开箱即用零维护费。某汽车企业投入AGV,提高了混流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附加值。某物流企业投入AGV,订单拣选效率提高多达100%,运营成本降低40%。”7月24日,记者随烟台市工信局走进位于烟台自贸区的山东渤聚通云计算有限公司展厅,一名技术人员正在调试一台AGV,随着它运行的轨道,我们一同“漫步云端”,感受数字经济“蝶变”。
智能产线AGV
加速传统产业向云端迁移 打破”数据孤岛”
企业为什么要上云?业内人士指出,对大部分企业而言,使用云计算服务多是因为IT系统及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IT成本居高不下资源利用率低、IT资源管理困难、安全程度低等原因。再者,消费互联网的不断成熟和创新发展,为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绿色经济、智慧城市的兴起与迅速崛起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正所谓:万物皆数,一切都可以数字化。在政策、技术和市场的多重驱动下,一大批云服务商、大数据服务商正积极助力传统产业加速向云端迁移,打破“数据孤岛”。在此基础上,以大数据智能化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创新正在颠覆着整个产业生态。其中,智慧园区和商圈建设在调整经济产业结构、集聚产业优势打造产业圈、最大限度的激发区内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实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阵地堡垒作用。
在烟台开发区,2018年,渤聚通打造的金利达物流园智慧园区云平台上线,通过云平台推动基础设施、管理系统上云,大大节省了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2019年3月,云平台进行系统功能升级,全面接入云物流系统,实现园区管理平台与物流运营平台无缝对接。这标志着金利达物流园区的日常管理、运营已经初步实现智能化。该园区主要为烟台市工业制造、商贸用品、快销品提供物流服务,为烟台地区发展绿色、智能、标准的物流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示范作用。

在济南市章丘,由山东明水国开实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开发运营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聚集地——龙山智谷,是山东省首个“5G+AI”全场景商用示范园区、也是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产业标杆。渤聚通(聚通云)承接龙山智谷的智慧园区云平台建设及展示中心建设。通过智能设施、智慧运营、精准招商、全面服务和数据资产五大功能模块,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运营管理可视化、功能服务精准化和产业发展集聚化,助力实现园区数字化转型,为园区企业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

在上海徐汇区,今年7月,区块链智慧商圈积分云平台上线,其使用区块链打通商圈各商场顾客积分体系,将积分兑换、消费、结算上链,支持积分在停车场景的使用,并催生更多商圈消费场景,激活睡眠积分,加强积分的流动性,增强用户活跃度。“通过区块链技术把6家商场近万家门店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信任联盟,能让他们之间积分达到一种互相信任的模式,之间积分是可以互相交易的,不需要任何中心化的操作。”渤聚通副总裁宁哲告诉记者。
当然,无论是产业园区、商圈,还是企业,上云都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定,既要考虑企业IT现状、企业发展现状等因素,又要考虑政策导向、市场前景。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上云,并不是简单的把企业某项业务搬到云端,而是要把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利用等在内的全链条打通,涉及机械设备数字化改造、网络的部署、数据处理平台的搭建、软硬件系统的集成以及云服务的提供等环节。更重要的是,推动“企业上云”,需要国家、省、市、县联动,政府、企业、云服务商协同。
构建数字经济生态 服务社会改善民生
企业上云包括哪些维度?三层上云,就是在企业基础设施层,加快推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防护等资源上云,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在企业平台系统层,加快推动数据库平台、电商平台、物联网平台等上云,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平台支撑;在企业业务应用层,加快推动协同办公、营销管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上云,满足企业各生产、经营流程需求,支撑企业新的生产模式。
简言之,企业上云是让差传统企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海量数据连起来、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从数据“沃土”中提炼、发掘、获取有价值的“富矿”信息,让用户清晰的看到自身的全局问题,并寻求问题解决方案,为自身基于数据的决策执行提供支持。更重要的是,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机理模型、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群落的爆发性和融合性发展,智能硬件的更新迭代,数据的沉淀、算力的提升、算法的革新、网络设施的完善以及应用场景的持续丰富,相关行业标准、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以及政府政策以及顶层规划的不断推进,再加上行业联盟、协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的多元参与,我国将大步迈入数字经济时代,进而成为世界潮流的“引领者”。
“目前,烟台市‘企业上云’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渤聚通积极投身‘云行齐鲁’行动计划,在2019全省企业上云市场表现优异,签约量位居前列,先后入选山东省‘企业上云’首批行业云平台服务供应商和山东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项目,服务上云客户三水电器、烟台智能制造产业园、新秀化学皆入选省企业上云标杆企业。目前,在烟台,已有上千家企业接入渤聚通(聚通云),占上云企业总量的80%以上;在山东,接入渤聚通(聚通云)已超过2000家。”渤聚通副总裁宋敏告诉记者。
未来三年,渤聚通将在50个国家级产业园区成立运营机构,建设200个智慧园区、智慧社区和智慧商圈云平台,为10000家企业提供上云服务,管理1000万台工业设备。同时计划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和阿联酋迪拜两地设立运营机构,持续赋能传统产业向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转型升级,构建数字经济生态。
进入2020年,“新基建”前所未有地进入到政府决策层的布局之中,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一同被纳入“新基建”重点领域。基于对新时代、新周期、新技术、新产业的预判和把握,渤聚通已经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5G等新基建领域做了产业布局,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为持续赋能烟台乃至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