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2月17日讯(记者 贾楚航 通讯员 李纪超)新冠疫情当前,家长该如何向孩子讲新型冠状病毒这“不速之客”?如何科学陪伴孩子度过这段非常时期?如何让孩子在居家环境中健康成长?针对这些问题,烟台市教育局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精心制作了《非常假期爱心滋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儿童防护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供广大家长和孩子们参考。
《指南》包括儿童阅知篇、亲子陪伴篇、心理支持篇三大部分,采取绘图、音乐、文字等灵活方式为孩子提供全方面指导。儿童阅知篇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本知识介绍和防护细节。亲子陪伴篇包括《病毒来了我不怕》《奇梦之旅》《我爱我的家》《口罩的使命》《病毒,我们不分享》等系列绘本故事,以及居家科学小实验、亲子游戏、家务劳动、习惯养成、体育锻炼、唱儿歌等内容,为家长更好地陪伴孩子提供“万能宝典”。心理支持篇则主要是疫情期间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为了方便广大家长查看,《指南》通过“烟台教育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读者可关注公众号查看,也可直接点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zQ0WwZgexwao6kiSMHoVug

附:
非常假期 爱心滋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儿童防护指南














|
儿童阅知篇 |
|
亲子陪伴篇 |
|
心理支持篇 |




疫情爆发时常见的应激反应

(2)情绪:不同程度地对“疫情”过度紧张、焦虑、恐惧,对疫情相关的“负面”信息感到焦虑。
(3)行为:反复查看疫情的进展,相互支持或其他社交活动明显减少,生活懒散、懒言少语、坐立不安。
(4)躯体症状:比较容易出现轻微的胸闷、气短、食欲下降、腹胀、全身乏力,有些会出现头痛、心慌、心悸等;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多梦且多噩梦;甚至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温升高等情况。

外界的恐慌本身对儿童的影响不大,但是孩子容易受家长的情绪影响。家长对周围环境的焦虑,会传递给孩子。部分孩子也会出现焦虑反应,可能表现为:作息混乱、饮食变差、特别黏人或者冷漠、重复动作 、发育倒退等等。
解析常见心理问题

(1)最近我总是做噩梦—梦见自己感冒了,梦见不让出门等可怕的事情。
解析:一个人在应激状态会出现睡眠障碍,容易惊醒和做噩梦。这也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你只需要稍加调适即可,但是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存在,就要引起注意,需要求助心理医生等。

(2)我最近天天关注孩子身体状况,对家人也是不断地提健康方面的要求。
解析:不同年龄段的人在面对应激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表现,出现默不作声、焦躁、唠叨等。其实这也是宣泄焦虑情绪的一种方式。慢慢试着减少唠叨,与家人进行正常的沟通。

(3)外边的疫情这么严重,我家孩子却整天闹着要上街,要找好朋友玩,在家里坐不住。
解析:孩子长期待在家里后,他平时的作息时间会发生变化,这是一种正常的表现。你首先稳定自己的情绪,然后需要耐心地跟孩子解释,可以跟他做游戏,安排好正常作息和饮食,通过视频的方式让他与好朋友交流沟通,让他明白我们需要短期在家里耐心地等待。

(4)对大量的疫情新闻感觉到紧张和恐怖,却记不住看了什么、干了什么。
解析:人处在应激的状态下,可能会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这是人体为了调动我们的资源重新分配到重要的器官比如心脏、肌肉,而减少了供应大脑的血液养分。你不必过于紧张,应激过后您的记忆力和专注力会恢复正常。

(5)对满天飞的疫情信息(特别是一会说应该这样,一会又否定了)感到十分盲目。
解析:我们获取的信息90%来自视觉。好与坏,都是从我们眼睛看进去的,但是我们可以有选择看哪一部分的权利 ,自然的美丽和周围的和谐是在我们的眼睛里存在的,你试着去寻找。

(6)孩子总是东摸西摸的,戴着口罩也不闲着,很怕他感染,总是批评他。
解析:触觉是新生儿认识世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孩子生下来就用嘴唇去触摸,用手去抓、去拿、去捏,用触觉去探索未来的路。婴儿也从妈妈和其他大人的精细抚触中,感受温暖、感受爱、感受安全,所以要理解孩子的这种触摸,同时尽量让孩子们居家活动。
居家心理调适九种方法

(1)用声音放松自己——某些声音可以给我们带来安抚。比如:舒缓的钢琴、小提琴、古琴音乐;轻松的谈话节目;听书软件,比如“喜马拉雅”App;自然界声响的录音。

(2)用嗅觉释放压力——体验感情,感受愉悦。在屋里点上香烛或者香薰;给家人烘制有诱人气味的食物;闻一闻家里的花香;拥抱家人,亲人身上的气味也许能让你平静下来。

(3)用行动驱赶无聊——可以做清洁、做饭、和孩子共同读书、做游戏;可以全家人一起健身;可以多和家人、朋友进行视频和电话的交流沟通(但是尽量减少在孩子面前使用电子产品)。

(4)用习惯提高免疫力——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均衡营养,多饮水,保证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将肉、蛋、鱼等动物性食物加热熟透后再食用;适量运动,瑜伽、健身操、太极拳等都可以;充实生活,看书、听音乐、做手工、做家务;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通风换气、勤洗手、出门戴口罩。

(5)用智慧判断疫情信息真伪——不要每条推送都看,只收看官方的、权威机构的发布。不要被标题吸引,为处理大量的信息而身体疲劳,产生焦躁不安,也容易听信小道消息而恐惧惊慌。

(6)用理性给孩子解释新冠肺炎疫情——孩子不明白疫情是什么,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冠状病毒是什么,同时要告诉孩子,如果我们平时身体锻炼的很好,我们就能打败冠状病毒。

(7)用专业应对身体发烧——监测体温发现自己发烧了,害怕自己感染新冠病毒而传染家人,又害怕去医院的情绪很正常。可以先在线上咨询,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再看是需要在家里观察还是去医院做检查。

(8)用理解接纳自己的情绪——每天看着确诊、疑似、死亡病例的不断增加,看了太多关于疫情的新闻,感到恐慌时,要试着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减少关注相关新闻;放下手机,正常规律的生活,最好拟定一份全家的作息时间表;减少自责,多听音乐和唱歌;经常给家人和好友打电话,互相倾诉鼓励和支持。

(9)用多媒体“隔离不隔社交”——虽然我们不得不减少外出和聚会,但是不要隔离与他人的关系,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视频等方式加强与亲友的交流。
策划:烟台市教育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制作:烟台市市级机关幼儿园、烟台市教育装备与技术研究中心、烟台教育发布新媒体工作室
绘画:臧强(烟台工贸技师学院高级讲师)、烟台市市级机关幼儿园教师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和图片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