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2月15日讯(记者 王向荣 通讯员 郑文奇 张小阁)在疫情防控一线,每天都有无数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蓬莱市新港街道隔离点,有一位特殊的“小战士”,他就是刚满22岁从事临床医学专业的小门家卫生院医生孙兆鹏。
主动请战,防控一线“最小战士”
1月26日是孙兆鹏投身蓬莱市防控新冠肺炎一线的日子。作为一名年轻的医务工作者,他怀揣着救死扶伤的信念,成为新港街道隔离点一名24小时驻守的医护人员。
孙兆鹏主要负责为隔离点的被隔离人员送餐、测量体温、观察间接接触者的状态,以及做好消毒、记录等工作。每天早饭后,他就与其他医护人员一起投身到前期的准备和日常工作中。结束一天工作后,晚上还要做好工作记录,及时上报物品使用情况。“忙碌有序的工作让我时刻充满了干劲,我相信,大家万众一心加油干,前路虽艰难,未来更可期。”孙兆鹏坚定地说。
“他是一名刚入职的同事,在我看来,对于我们从事的卫生医疗行业他比很多同龄人更有热情和干劲,当接到通知后,他第一批主动报名,成为疫情防控一线的‘最小战士’。”孙兆鹏的同事说。
“360卫士”,用工作服和一次性雨衣自创“防护服”
看到他在微信朋友圈发的报名走上一线时,同事、家人、朋友纷纷留言叮嘱他要注意安全,更多的则是对他的肯定与鼓励。虽然家人对于孙兆鹏进入隔离点工作表示支持,他也在第一时间向家人报了平安,可家人和同事还是免不了对他挂念。孙兆鹏的朋友在得知他已在隔离点工作后,每天都关注着他朋友圈的动态,更有人戏称他为“360卫士”。
身高1.9米的孙兆鹏因为没有合适的防护服,便用工作服和一次性雨衣自创出“防护服”。每天,背着重三十斤、装着消毒液的喷雾器为隔离点消毒。因为隔离点空间有限,他与被隔离人员商定,把卫生间和居住区域分开进行消毒,以最大限度保障被隔离人员的安全。不断的消毒、记录、测体温,他的手臂早已因为84消毒水的浸泡而布满裂痕,身上也充满多种勒痕、血印,每一道印记,都是他战斗的见证,青春的记录。
医者医心,他用乐观驱走不安和阴霾
因为工作特殊,独自驻守在隔离点的孙兆鹏与家人的沟通联系相对减少,虽然知道他工作很忙,家人还是时刻挂念着他,每次与家人联系时,他都能切身体会到那份牵挂。“我的家人、朋友对我很关心。同样,此处被隔离的间接接触者们更需要关心,更需要心理方面的疏导。”孙兆鹏意识到作为一名医生,不只要医身,更要医心。于是,每当与被隔离者接触时,他都会借机与他们聊天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并进行相应的安抚,用自己的乐观驱散他们的不安情绪。
“我是单位里最年轻的一名医生,而且专业对口,虽然工作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但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不仅可以让我的所学得到运用,还能积累经验,让我快速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医生,救治更多患者。”孙兆鹏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