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嵛山保护区:集聚人才第一资源 推动昆嵛绿色崛起

来源:胶东在线  2020-01-12 07:46:00
A+A- |举报纠错

集聚人才第一资源 推动昆嵛绿色崛起

昆嵛山保护区工委书记 于善栋

昆嵛山保护区工委书记于善栋_副本
昆嵛山保护区工委书记 于善栋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2019年,昆嵛山保护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树立爱才、护才及服务意识,为建设“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示范区”注入“催化剂”和“活力素”。

  一是拓宽渠道纳八方英才。坚持人才以用为本,结合工作实际,实现人才引进效率最大化,根据不同的引进对象,采取不同的引进方式,不断拓宽人才来源渠道,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商调等方式,引进自然保护区管理、生态治理、林业技术、“三农”工作等亟需干部人才。二是深度合作引才聚智。充分发挥高校与科研院所在高端人才聚集、课题研究、科研创新等作用,深化科研项目合作,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大学,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高校科研人员32批次186人来昆科学考察。森林碳汇功能评价、赤松起源与历史迁移动态研究等6项科研课题进展顺利,其中一科研成果在中央一套秘境之眼栏目播出。联合陕西师范大学每月进行鸟类监测,已记录鸟类209种。《菌类志》编研扎实推进,已采集菌类标本600余份。邀请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开展自然教育主题无痕山林体验式培训,吸引110名机关干部参加。三是蓄足后劲育才凝力。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吸进本地生源大学生回乡创业,为“生态富民”蓄足“乡土人才”。组织党员干部赴青州井塘古村、泰安里峪村、日照申家坡村、临沂压油沟村、竹泉村、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马泉生态园等地考察乡村振兴工作,通过实地观摩、解剖麻雀,借智借力,研讨探索发展生态经济、富民增收新路径。

  “良禽择木而栖,贤才观风听潮”。人才工作是推动保护区建设发展的“源动力”。昆嵛山保护区牢固树立“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的引才理念,不断推动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着力绘就“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的人才图。

  一是政治吸纳,增强留才“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党管人才,人才工作始终坚持“增人数”与“得人心”的有机统一。持续优化团结凝聚人才的政治环境,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着力思想引领,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思想武装作为根本,以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创新创造创业能力为重点,加强人才的教育培训。在机关,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不断加强人才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强化政治凝聚,发挥党管人才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依托党组织优势,注重服务建设“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示范区”。持续开展争创“表率机关表率支部”、争当“干事创业标兵”活动,每月“五比五看”评议干部表现,选树先进典型宣讲事迹,激励党员干部弘扬新时代昆嵛山精神,牢记初心使命,扎根绿水青山,安于平凡,甘于奉献,保持定力,矢志坚守。在农村,深化党员积分量化管理,明确3方面13项“硬指标”,带动党员干部争先进、争优秀。选派优秀机关党员干部到农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吸纳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创业致富能手加入村党员干部队伍,让干部在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进一步砥砺品质、增长本领,并制定严密的考核机制,对干部表现进行全方位考核。将优秀人才先进事迹在各类媒体、网站广泛传播,大力宣传各类人才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在本土形成重视人才、发掘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是因地制宜,提高引才“精准度”。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聚集,择天下之英才而育之”既要有“象牙塔”上的人才,又要有“泥土堆”里的人才。一是着眼提能砺为,构建科学引用机制。“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坚持站在昆嵛山建设发展的角度抓好顶层设计,围绕生态治理、乡村振兴、生态产业发展,内外结合,抓好人才招引工作。在梳理以往政策的基础上,制定新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既把人才引进来,又让本地人才有展示平台,发挥才能。通过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强化分类考核,近距离接触干部,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结合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民意调查,对不适宜再作为后备干部的,及时调整。二是着眼借智登高,加强高端人才引进。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充分发挥昆嵛山独特生态资源优势,抛好求才的“橄榄枝”,吸引高端科研人才汇聚。坚持以用为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借势登高、借船出海;从实际出发,坚持需求导向,采取顾问指导、技术联姻、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一批“候鸟人才”;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积极与其他保护区建立合作关系,推动科研交流,汇聚才智为保护发展献计献策,实现生态资源与智力资源的深度融合汇聚,达到共赢局面。

  三是多措并举,增强用才“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问题就跟摆棋子一样,要摆得恰当,发挥最佳效果,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一是重育苗,“滴灌式”培育本土精兵。实施人才工程,重在对人才“量体裁衣”。对党政人才实行“成长化培养”,对农村实用人才实行“帮带式培养”,对专业技术人才实行“职业化培养”,做到分类培育,抓实能力提升,锻造知识型、经验型、实干型、创新型人才。邀请埠外专家学者“传经送宝”,强化对党员干部基层党建、乡村振兴、自然保护区管理、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等知识的教育培训,力促党员干部成为生态保护工作的“政策通”和业务工作的“多面手”。二是强炼苗,“实战式”锻造基层铁军。“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是实践才干的主战场、历练人才的第一线、锻炼干部的最前沿。坚持将干部选派到基层历练,严格督导包村联建工作落实,推动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环境整治、森林防火、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工作上勇于作为,营造“创造机会,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搭建平台,让能干事的人有平台;提高地位,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良好生态。

远眺神清观_副本
远眺神清观
胶东之巅_泰礴顶_副本
胶东之巅 泰礴顶
[ 责任编辑: 王大鹏 ]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