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烟台 | 开放的烟台“圈粉”全球

来源:YMG  2019-09-26 09:20:20
A+A- |举报纠错

  一座城市,高度浓缩一个时代精华;一种选择,引领开辟一条康庄大道。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望烟台的发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开放选择了烟台,开放成就了烟台。

  自1984年成为全国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烟台驶入开放发展的快车道;而在2001年加入WTO和2003年将促进外经贸作为经济发展的亮点之后,烟台开放型经济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开放园区、高地,初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可以说,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烟台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正成长为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奇迹般地伫立于黄渤海之滨。

  岁月更替,开放的精神不变。随着中韩(烟台)产业园的加速推进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的建设,烟台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道路也将越走越宽。

  站上对外开放最前沿

  开放阵地从点上突破到遍地开花

  70年,两万多天,人类历史长河的短暂一瞬,这其中总有几个日子让人永远铭记。

  1984年5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烟台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从此,烟台站到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时间见证着巨变。此后,烟台的开放步伐迈得扎实又稳健:1984年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烟台香港彩色摄影有限公司落户;1985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基开工,当年就引进全国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家合资企业烟台亚东标准件有限公司;1987年山东第一个世界500强项目汉高乐泰落户……这些“第一”成为烟台开放发展的“星星之火”,并逐渐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伴随着开放力度的加深,一个个开放园区与阵地也拔地而起———截至目前,全市国家和省级园区已达到14个,每个县市区都有省级园区。其中,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8年进入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评价前6强,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烟台保税港区成为全国第一家以出口加工区和临近港口整合转型升级形成的保税港区,招远开发区2011年升格为国家级。全市省级以上经济园区以不到全市一成的土地面积,创造了五成以上的地方财政收入、六成以上的GDP、七成以上的工业收入和八成的外资外贸,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中活力最足、发展最快、结构最优、质量最好的板块。

  令人惊叹的开放实践,还在上演———

  2017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韩(烟台)产业园。产业园立足烟台对韩全方位合作优势,面向全省、服务全国、辐射东北亚,致力于打造成为中韩对接发展战略、共建“一带一路”、深化贸易和投资合作的先行区,中韩地方经济合作和高端产业合作新高地。

  今年8月2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烟台成为山东自贸区三大片区之一。聚焦建设中韩贸易和投资合作先行区、海洋智能制造基地、国家科技成果和国际技术转移转化示范区,烟台将先行先试,全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打开开放大门,烟台正以更加从容的节奏阔步向前,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

  对外贸易量质齐升

  从“卖抽纱”稳步迈向贸易强市

  6月中旬,装载有家用玻璃瓶、药用玻璃、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等货物的“齐鲁号”(福山-河内)欧亚班列从位于福山的山东济铁烟台物流园缓缓驶出,驶向终点站越南河内。

  如今,以“机电产品”为代表的“烟台造”,出现在世界越来越多的角落,成为烟台享誉全球的一张名片。

  然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长一段时间里,烟台的出口产品只有单一的抽纱品。

  从“卖抽纱”到“卖电子”,烟台外贸规模从1984年的0.24亿美元提高到2018年的461.7亿美元,增长超过2000倍,不仅实现了量的飞跃,更实现了质的提升。

  这一切都源于开放。1988年烟台成为山东省下放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唯一试点地市,仅仅5年后的1993年,烟台全市对外贸易达到11.9亿美元,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本世纪初,烟台抓住中国入世的有利契机,以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导向,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扩大开放,全市对外贸易先后迈过2个百亿美元大关,2009年达到248亿美元。

  当然,外贸数据的变化只是烟台开放发展的一个缩影。

  开放的烟台,每一刻都在发生巨大改变。通过兴贸易、转方式,烟台逐步迈向贸易强市。

  一组数据足以佐证:全市贸易涉及的国际市场由单一的港澳地区发展到207个国家和地区,韩国成为进出口第一大伙伴,美国成为出口第一大伙伴;进出口企业由1户快速发展到近5000户,2018年最大出口企业富士康进出口总额达63.5亿美元;出口产品结构明显优化,出口产品由单一的抽纱品发展到近百个大类4000多个品种,机电产品成为全市第一大类出口产品;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市总额60.5%。

  旨在提高外贸发展质量与水平的努力还在继续,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我市相继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资格,跨境进口直购空运、海运试点相继启动,烟台三站市场成为全省首批内外贸商品结合市场,正在积极争取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

  拓宽开放路径

  由单向开放转为双向开放

  开放,让烟台因世界而跃升,也让世界因烟台而精彩。

  塞尔维亚时间2018年8月23日,在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的见证下,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锋与塞尔维亚政府签署投资备忘录———投资9.9亿美元建设年产能1362万条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生产工厂。这是玲珑轮胎的第二个海外制造基地,玲珑轮胎也成为首个在欧洲建厂的中国轮胎企业。

  与玲珑轮胎一样,我市企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纷纷在沿线国家布局落子。中匈宝思德、中俄托木斯克国家级境外园区已吸引中、美、俄等国34家企业入驻,累计投资39.6亿美元;南山集团年产100万吨印尼氧化铝项目进展顺利。

  不只是一带一路沿线。我市“走出去”稳步发展,对外投资成效明显。自1985年成立第一家海外投资企业以来,全市累计核准对外投资主体347家,对外投资项目563个,中方协议投资额73.3亿美元。

  与走出去同频共振的,是引进来。

  举办APEC国际贸易博览会,是烟台引进来的成功实践。1997年,烟台成功举办第二届APEC国际贸易博览会,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协议和意向303个,总投资26.4亿美元。此后烟台又连续三次举办APEC大型国际经贸活动,多次承办APEC大型国际经贸活动。

  借助APEC“东风”,各种各样的国际展会在烟台迅速铺展开来,我市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外商投资项目中的电脑、手机、汽车、造船、食品、黄金加工等已成为我市的主导产业。外资领域由占八成左右的制造业开始转向服务业,从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到旅游开发、研发中心、金融保险、服务外包,均有外资进驻。到2018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4311个,合同外资达646.7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达368.58亿美元。

  步入新时代,我市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引进来迈向纵深,“双招双引”不断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去年召开的全市“双招双引”工作推进大会上,市委书记张术平强调,把“双招双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会后,全市上下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聚焦八大主导产业、聚焦三类500强企业,集中招引具有重要支撑力、带动力、影响力的大项目、好项目和高端专业人才、高端研发机构,千方百计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项目与人才支撑。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合同利用市外资金2350亿元、增长29%,实际到位市外资金655亿元、增长13.6%,引进三类500强项目33个、10亿元以上项目78个,

  站在历史的肩膀上,烟台,这座沉淀着开放基因的滨海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勇气与决心投身到新一轮的开放发展大潮中,劈波斩浪,奋楫争先,在更大范围走向世界、在更高层次融入世界。(记者刘洁)

[ 责任编辑: 衣岩伟 ]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评论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胶东头条客户端   简介:提供烟台新闻、国内国际报道、便民信息、网上民声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新闻爆料

爆料热线电话:8200999
中国电信提供技术支持
网友交流QQ群:41885496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