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者、企业家畅谈“凤岐茶社” 现象:核心是思想不够解放

来源:YMG  2019-04-19 07:33:52
A+A- |举报纠错

  “凤岐茶社”并非一家茶社,而是一家创业孵化机构。诞生于山东的凤岐茶社2015年将主要业务移师乌镇,并且迅速成长为国家级众创平台。“生”于山东却“兴”于乌镇,凤岐茶社的“孔雀东南飞”戳中了城市发展的痛点。昨天上午,全市深入推进思想大解放活动座谈会上,高校学者、企业家围绕凤岐茶社出走的原因、如何留住下一个“凤岐茶社”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据报道,2015年5月,在北京“双创周”活动上,山东凤岐茶社作为典型发言代表,引发了浙江桐乡市招商部门注意,他们邀请凤岐茶社入驻乌镇发展。乌镇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凤岐茶社的创始人付骞说,桐乡招商部门给出的优惠条件有税收返还,免场地租金等,但正是“入驻乌镇”这个条件打动了他。移师乌镇后,凤岐茶社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注册、选址、装修等工作,赶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前营业。而且,凤岐茶社一进乌镇,乌镇政府部门就按协议约定,向凤岐茶社介绍了5家迫切需要转型的传统企业。2019年3月,凤岐茶社落户乌镇4年间,借助乌镇峰会效应,已经在全国布局了13家众创空间和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共有280家企业入孵,3000多家企业入库。

  会上,不少专家认为,凤岐茶社移师乌镇,平台差距的悬殊,是客观原因。凤岐茶社是一家依托于互联网的孵化器,而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的永久落户,成为吸引凤岐茶社的的最大诱惑。乌镇之前的标签只是一个旅游景区,但“峰会效应”让乌镇脱胎换骨。越是大平台聚集效应越强,因为它能让创新型企业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获取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市场等要素。这就要求我们打造更多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都有影响力的发展平台,引进更多优质项目。营商环境的差距也存在。评价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要看企业和群众的真实评价。从“凤岐茶社现象”中不难看出,要想打造最优的营商环境,需要大力强化各级党员干部的“店小二”意识,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推进,让更多企业和群众感受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带来的满满获得感。

  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核心还是解放思想不够深刻。无论是优质平台的打造,还是营商环境的营造,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依靠思想的大解放来推动实现的。面对新时代、解决新问题,唯有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才能步入发展新境界。

  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山东工商学院教授李中东——

  “凤岐茶社”现象不能只怪营商环境

  造成“凤岐茶社”现象并非仅仅是营商环境的欠缺和不足,核心还是思想的不解放。

  “凤岐茶社”“生”于山东却“兴”于乌镇,又一出现代的“孔雀东南飞”。表面看是服务意识差引发的问题,但究其根源是我们的各级政府部门、领导干部思想不解放,缺乏“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

  解放思想提的高、喊得响,却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要创新,首先就要解放思想,要持续在目标定位上解放思想、在发展理念上解放思想、在思路举措上解放思想。其次,领导干部重新审视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完善提高自己。要求我们干部不仅要有干事创业的决心,更需要细水长流服务企业的恒心。在服务企业中,不仅要把企业引进来,更要以“店小二”的精神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真正实现“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三是要真正从机制体制给创新打造出发挥空间,营造一片创新创业的沃土。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山东省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等,但这些好像很多都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却落实不到行动上。“凤岐茶社”的“东南飞”,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发展道路上的欠缺和不足,清醒认识和认真反思凤岐茶社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进而查找不足,整改落实,留住更多的“凤岐茶社”,是摆在我们发展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命题。

  滨州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桂芝——

  让资本的力量推动改革

  山东土生土长的孵化器凤岐茶社“南飞”并在乌镇发扬光大引起了对于山东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又一次广泛讨论,社会上也有很多建议和声音试图找出原因和根源。

  很多原因其实都是表面原因,比如说山东观念落后保守,山东人喜欢走关系,山东执行力不够,山东服务意识薄弱、山东人才流失严重,山东营商环境差,山东没有很大的企业平台等等,确实有这些方面的原因,但不是根本性的原因。这些原因似乎带有共性,不仅山东存在,其他省份也一定程度的存在着。

  从历史和山东所处的地理位置所衍生的结果来看。山东相对于南方诸省贸易萎缩、重农抑商、经济落后,由此带来一系列安土重迁等等文化。而以江浙沪为主的南方诸省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演进的结果是贸易和金融极大发展,间接培养了商业意识、契约意识、金融意识等,形成了南方独有的商业文化。

  地理和历史的视角分析原因,就是告诉了我们山东的经商和贸易基础本来就要比南方薄弱。这只是形成今天山东问题的原因,而不是今天山东问题的解决思路。山东问题的解决要找对思路和方向。我认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是政府提供资本市场和金融发展的优惠政策,做好发展企业所必须的基础设施(交通、通信);让资本的力量来推动山东整体经济和体制的改革。

  烟台泰达集团董事长、御花园老年公寓院长宋华西——

  建立一个平台汇聚创新因子

  发起于山东崛起在乌镇的凤岐茶社案例,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如何改善营商环境留住企业,如何建立一个汇聚、吸引各种创新因子,在全国甚至全球都具有影响力的平台;如何以资本市场撬动区域发展,营造活跃的创投氛围,是当务之急。为什么乌镇可以对凤岐茶社免租金,优惠税收吸引了凤岐茶社而我们不能?我们有些干部的思想是不是保守,存在循规蹈矩、不敢于创新和担当的问题。烟台一位双创空间创办人看过凤岐茶社事件的调查对比,他认为凤岐茶社的经历在烟台也有:政府有些官员不真正懂得双创空间,双创更多的是培育营商环境,做好服务;创客空间和孵化器、科技园区各有不同,有些地方为了所谓的双招双引强加指标;烟台乃至山东没有一家自己投资做双创空间坚持到现在的,他也遇到此类事件有些寒心;基层官僚主义依然存在,不作为情况时有发生,比如有些部门都不愿意争取上级经费,因为担心花出问题要担责。有些职能窗口需要改变的不仅有服务态度,还有观念,不能因为怕追责,都不敢担责,能不办就不办,而不是努力去办。

  关于对外合作,我们有几件事情值得反思,日本FB养老株式会社与某区一家机构三年前签订合作协议,最终因为消防问题迟迟不能解决而作罢,事情的影响是巨大的,至今没有一家日资养老企业进驻烟台。德国蕾娜范在烟台很成功,蕾娜范一直想进驻国内养老,几年时间谈了青岛等许多地方,都没有结果,结果最后很短时间落户烟台御花园,这是德资养老企业在中国开的第一家店,现在全国复制,蕾娜范(焦作)已经开业,蕾娜范(聊城)(济南)(德州)(芜湖)也都将在年内开业,焦作、济南、德州和聊城是公办民营,芜湖是合作模式,不管哪种模式,都是蕾娜范(烟台)颐养院的成功才扩大了蕾娜范在国内的影响力,这就是烟台对中外合作养老的贡献。

  山东隽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秀岩——

  注重解放思想成效提高政策转化率

  这两年,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烟台营商环境的巨大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事项实现了企业零跑腿,各种项目申报材料也越来越少,各种事项办理得越来越快,效率越来越高,这些受益企业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

  但是,或多或少,我们还能发现身边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有烟台版的“凤歧茶社”案例,有高层次人才来了又走了的,身边也有企业从烟台搬到长三角、珠三角后规模迅速膨胀的。其实不是我们的政策力度不够,也不是我们与时俱进不到位。很多问题表面上看是大环境的问题,实际上根子还是某些负责具体执行政策的部门、同志思想不够解放,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到位造成的。今天在这里,我想就人才政策方面的一些比较,简单谈谈一些个人观点。

  横向比较一些兄弟省市人才政策,除了同样的为人才提供生活补贴、研究或创业资金补助、提供住房补贴简化落户及其他相关绿色通道等常规做法外,我发现他们各自都有一些新做法:广东省鼓励企业在国(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分支机构,就地引用人才,并通过评审认定分别给予相关单位300-500万元补贴资助;江苏省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引才,对于引进建设急需、产生重大影响和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顶尖人才或团队,财政给与引才中介50-100万元奖励。定期开展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先进企事业单位评选,对人才引得好用得好的单位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等等。

  回过头看看我们自己,我们的人才引进政策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同时,仅从我自己企业的引才效果来看,我们还存在高端人才引来后,本地中低端技能型人才配套跟不上导致引才效益打折扣等一系列短板问题。

  问题处处有,困难时时在。烟台如何实现走在前列的总体发展目标定位,关键我们还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惯性思维,用新思路、新举措实现新跨越、新发展。

  人才是流动的,一个城市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除了优厚的政策福利待遇,更重要的还是城市本身的发展活力和前景,城市所能提供的包括教育、医疗在内的各种服务资源以及优质的生活环境,再就是企业发展所需的良好营商环境。只要我们在吸引集聚人才的政策举措、爱护关心人才的服务意识、培养使用人才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多做一些新尝试、新努力,一定能实现海纳百川、荟聚英才的目标。对如何进一步做好人才的引、用、留,我提以下几点建议意见:精准嵌入本地重点产业荟聚英才。人才与产业发展互为依赖,引才聚才应围绕本地“产业链”构建“人才链”,精准选才、动态聚才,切合实际、务实管用;人才政策多向企业倾斜。政府部门、社会中介、企业细化分工、各尽其责。政府部门出政策、搭平台、做服务;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与计税薪酬补贴。简化“引才奖励”的评审流程,比如有企业家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了多名高层次专家来烟创新、创业,但沟通的过程中并未刻意地留下相关的佐证、照片,这就造成很难参与奖励的评审,让这部分为引才做出贡献的人无法享受到奖励;加大对本地企业家的培养投入。经济的发展靠企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靠企业家,烟台本地企业家亟需解放思想,提升国际化战略视野,提升创新精神。加强对企业家的政治引领和吸纳,加强他们对国情的研修,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培育有情怀、有担当的领军型企业家。

  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副总经理杨小平——

  抢占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

  发挥好高校院所的智库作用和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助力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但如何充分利用好当地和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创新资源,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高校院所和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如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双向互助,使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潜能得到巨大释放?都需要探索新的模式、寻求新的突破。

  近年来,烟台创新创业环境得到很大发展,特别是平台建设和引进高校院所合作方面都取得很大成效。就拿生物医药产业来说,建设了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和烟台业达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孵化中心专业园区,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政府和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合作引进上海药物所成立了烟台药物研究所,搭建了烟台医药与健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荣昌制药与同济大学合作成立了抗体药物CMO平台迈百瑞国际生物。这些平台在服务于当地骨干企业和在孵创新企业的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高校院所和中小企业前来洽谈合作入住。然而,大学在注册法人、激励机制、研发资金、研发链整合、产业链对接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传统门禁。

  近年,我市各领域与高校院所的合作都在积极展开,建设烟台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是一种很好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模式。一方面可整合我市资源、统筹政策,另一方面可破解目前科研院所现有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市场化、商业化激励模式,大力提高创新积极性和开发效率。我们要把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这样的成果创新转化载体看作是烟台产业长远发展百年大计来做。要本着“研发就是产业、技术就是商品”的理念,以市场化、企业化的方式,打造多元化创新转化平台,把烟台建成科技成果创新转化基地。(YMG记者 杨春娜 实习生 戴山林)

[ 责任编辑: 王大鹏 ]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搜索推荐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胶东头条客户端   简介:提供烟台新闻、国内国际报道、便民信息、网上民声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新闻爆料

爆料热线电话:8200999
中国电信提供技术支持
网友交流QQ群:41885496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