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YMG  2018-06-12 08:50:00
A+A- |举报纠错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农产品出口总额、农业国际化和标准化建设、农村电商发展等多项指标在全国、全省领先的烟台,如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大潮中继续走在前列?如何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作出烟台贡献?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烟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深入谋划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坚定不移地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到实处,为实现乡村振兴作出烟台贡献。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既算经济账,更算生态账———

北城扇贝生产算明“两笔账”

  一个小渔村,一个党支部,一家合作社,一条生产线……北城村在生动诠释着如何践行海洋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环保理念,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有一番深深的感悟———

  6月9日,长岛北长山乡北城村扇贝加工厂内,一笼笼带壳扇贝倒入水槽,经过清洗去杂后,缓缓进入传送带,开始进行3个小时的浸泡、蒸煮,再将贝壳自动剥离后,一枚枚带着鲜香的扇贝肉就出炉了。在整个加工过程中,所需的淡水有八成源于循环利用,扇贝蒸煮水经分离后可提取味极鲜等高端调味品的原料“浸膏”,就连扇贝壳都可粉碎制成肥料,真正实现了“吃干榨净”。

  不妨算笔经济账:海岛生产用淡水每吨10元,扇贝加工一天要在300万斤左右,每天所需的100吨淡水需要1000元,循环利用的80吨淡水一下就降低了800元,一个月的加工期仅水费就能省下24000元。从扇贝蒸煮水中分离、提取和制作的味极鲜等系列调味品,还能产出更高的附加值。

  再算一笔生态账:原来在一个月左右的加工期内,每天约有100吨扇贝蒸煮水虽经环保处理,但没能有效深加工利用,在夏季高温时难免产生异味。而经过分离提取后,彻底实现了废水零排放,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万顷碧海。

  这两笔账的背后,实际上是北城村党支部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辩证关系的深度考量。作为一个“靠海吃海”的小渔村,优良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得益于良好的水质,北城村栉孔扇贝的品质冠绝全国,产量占全国的60%,占全县的80%。这不,刚进入六月,北城村就迎来栉孔扇贝大丰收。

  “养得多,挣得就多。”刚卖完40万斤扇贝,村民王惠安擦了擦汗,笑咧了嘴。今年扇贝长得肥,一斤带壳扇贝能卖到3块钱,对他来说是个好收成,没有白忙活。

  要是搁以前,他可不敢铺这么大摊子,“搞不好就是‘养得多,赔得越多’”。原来,多年来,北城村渔民都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散兵游勇”模式不仅抗风险能力差,而且议价权被牢牢掌握在外地采购商的手里。加上扇贝收获的季节性很强,到了收购季,采购商使劲儿压价,扇贝最便宜的时候才几毛钱。“那么肥的扇贝,才卖几毛钱,想想都心疼啊”。

  “2012年,村党支部发起成立北城渔业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抱团闯市场’,把组织优势转化成产业发展优势,将扇贝的定价权掌控在自己手中,实行生产物资供应、苗种采供保障和定价收购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不仅稳定了市场,还提高了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北城村党支部书记、北城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顾兆国的一组数据一目了然:合作社成立后,将扇贝价格稳定在2.5—3元/斤,价格能比外地购货商能高出0.5—1元钱/斤。不说别人,就王惠安家的两万笼扇贝,一年光增收就有20多万元。

  掌控了议价权后,村里开始从传统的扇贝养殖业向扇贝加工业延伸:合作社出资2400万元,设计、购买了12套扇贝加工设备,建立了扇贝加工厂和冷藏厂,初步提升了扇贝的深加工能力。

  如今,扇贝加工业又站上更高的起点:今年合作社又增加技术改造和环保投入,投资1500万元购置3台环保锅炉、1套环保提取设备、2套单冻机和扇贝壳粉碎机,整个扇贝加工流水线更加环保,向着节能高效环保的目标升级。

  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扇贝深加工的经济效益不断涌现,就连以往如烫手山芋般的废水、废渣也变成“富矿”。在扇贝加工厂西北角一处房屋内,由4个50吨储罐、3级过滤、双效浓缩器组成了一条浓缩生产线,扇贝蒸煮液经过滤和浓缩后,加上其它原料,最终可分离、提取出用于味极鲜等调味品制作的原料“浸膏”;以前扇贝壳堆积得让人头疼,花钱都没地方处理,还得赔上不少人力物力,如今经过粉碎后,还可以制成环保肥料,根本不愁销路……

  记者在现场看到,经多个工序后的扇贝蒸煮水,最后经过浓缩设备不断地被蒸馏、浓缩。从这里走出的“产品”被一分为二,一部分是蒸馏出的纯水,它们将回到生产线循环使用;一部分是浓缩得到的“浸膏”———1吨废水可提取90斤这种浓缩液。顾兆国盛了半杯“浸膏”让记者闻闻,黄褐色的液体散发出一种熟悉的鲜香。他告诉记者,“浸膏”是生产海鲜调味品的重要原料,在日本500毫升类似的调味品能卖到人民币100多元,而且供不应求。

  “初衷是解决废水问题,没想到无心插柳,既保护了生态,还能产出身价不菲的调味品,我们的这个账算对了!”看着紧张作业的机械流水线,顾兆国难掩满脸兴奋。

  北城村精打细算“两笔账”,其背后是长岛实施全域生态保育、坚决“账一次算透,决心一次下足,力度一次到位,问题一次解决”的绿色发展理念。去年12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将长岛设为省级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长岛围绕更加珍视生态文明、进一步做好绿色发展,发起全域生态保育攻坚战,40多个行政村迅速行动起来。

  北城村扇贝加工是长岛较大的产业,全县超过80%的扇贝都在这里加工。“号称亚洲最大规模可不夸张,在发展生态保育型产业决不能落伍,不能含糊!”顾兆国介绍说,继去年将扇贝厂里的燃煤锅炉换成节能锅炉,今年又改进生产线实现蒸煮过程废水零排放。“现在,不仅解决了头疼的事儿,我们村更是一天比一天有人气,可以说是锦上添花!”顾兆国禁不住对记者唠起一档档喜兴事。

  近年,北城村兴起发展文化渔宿“渔家乐”产业,游客纷纷闻名而来。在村附近的海滩和东、南两处码头常聚集起一些对扇贝打捞加工过程感兴趣的游客,但以往他们有个标志性动作:一手捂着鼻子,一手驱赶苍蝇。这是因为,渔民从笼中取出扇贝后,顺手将笼子堆放在码头,上面的附着物被太阳晒久了成为异味的源头。如今,码头上不仅建起了遮阳棚,还有专门的机器设备对扇贝养殖笼附着物即时清除,生产地面的废水杂物也随时被清洗,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异味再也没有了,来这里参与劳作的游客更多了。

  伴随全县岸线整治的不断推进,北长山岛的破损岸线也得到原始化修复,北城村南面500多米的海岸已腾退出来,临海滩涂恢复原貌,东岸还铺上了彩色慢道,成为人气很高的亲海体验区。

  北城村算明算活了“两笔账”,是长岛坚决把“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一个缩影:护住“绿水青山”,就能变来“金山银山”。合作社不仅让入社渔民年户均增收20多万元,也使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社员由起初本村的100来户,增加到延伸其他岛屿渔村的400多户。2017年,北城渔业专业合作社加工扇贝460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其中村集体收入280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村里建设,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步入北城大街,仿古门楼古色古香,沿街花卉争芳斗艳,音乐喷泉美轮美奂……

  在北城,一个个小小的扇贝恰似跃动的音符,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时代主旋律。(YMG记者 苗春雷 通讯员 石其鹏 罗世娇 聂英杰)

育强基层党组织,找准特色产业,乘着“党建+产业”东风,后进村变为富裕村———

东风村耕好“党员责任田”

  大樱桃季就要结束,福山区张格庄镇东风村张利敏卖完自家大樱桃,又到村集体所属的大樱桃采摘园上班了。“也就是看着浇浇水,除除草,活儿轻快,像我这样一年干一百来天,能收入个万八千,干得多的一年挣将近两万。”张利敏告诉记者,亏了村党支部带头发展大樱桃产业,自家三亩樱桃卖了3万元,当农民还能上班挣工资。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坚实基础,组织振兴是坚强堡垒。东风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零零散散种大樱桃,产业一直做不大,村民守着“金饭碗”挨饿。村党支部经过调研论证,把大樱桃种植培育成特色产业,既卖大樱桃又卖树苗,还搞采摘游,东风村从无人问津的“后进村”,蜕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巨大变化的背后,是东风村党支部用耕好“党员责任田”的生动实践,清晰地探索出一条“党建+产业”发展路径。

  石头缝里种出“摇钱树”

  东风村紧邻门楼水库,是典型的库区村,全村492人,耕地272亩,以山地丘陵为主,人均占地半亩多。“库区不让搞工业,只能跟土地要效益,土地数量有限又多是山地,我们只能惜地如金。”东风村党支部书记张启军告诉记者,最早从他1993年上任时,村里就开始种大樱桃,但都形不成规模。近年,随着张格庄镇大樱桃品牌在全国打响,东风村趁这股东风重振了大樱桃产业。

  土地稀缺,东风村就“在石头缝上种树”。在东风村新打造的大樱桃采摘园里,记者看到大半个山坡都是去年刚栽种的大樱桃树苗。因为“层级分明”,村民习惯叫这片采摘园“梯田”,而地堰就是石头墙。放眼望去,整片采摘园依山而建,成阶梯状分布。“这样不仅利于水源保养,避免土壤养分流失,还能将光照条件最大化利用,预计樱桃将比周边提前5-7天上市,迅速抢占市场先机。”张启军介绍。

  早一年种上树,就早一年挣到钱。为赶在年前把大樱桃树种上,66岁的张启军去年7月底带头“会战一百天”,还立下军令状:“石头缝里种上树,树上长出红钞票”。他率领党支部成员主动申领工作任务,党员自发领取“责任田”,群众也积极加入,共出动机械台班500余次,人工近2000余人次。

   “给钱给物,不如有个好支部”

  “没想到现在农民种地这么省劲,三轮电动车能一直骑到地头,浇地的水也能送到地头。”在大樱桃采摘园,来自威海的游客肖帅一边吃着大樱桃,一边赞叹东风村高度便利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挨着采摘园,4米半的硬化山路,两辆三轮车会车一点不费劲。村里的扬水站开关一拧,村民在自家地头等着放水浇地就行,不用上水泵,不用铺管子。

  这么省劲,是因为东风村有个“富裕”的村集体。采摘园是全镇比较成熟的集体经济项目,加起来有近百亩。“都是前些年分不下去的荒地,因为浇不上水给谁都不要。”张启军说,他们从第一个采摘园尝到了产业化经营的甜头,不断加大投资,终于变废为宝,又新改造出80亩示范园。

  如今,东风村集体大体有三部分收益:一是卖大樱桃的钱,二是卖樱桃苗的钱,三是大樱桃采摘收益。“今年大樱桃减产近一半且裂果多,影响了收益,但采摘游共接纳游客2000余人次,为我们增加10万元收益,再加上卖樱桃苗预计有4万,今年能收入30万左右,三年后大樱桃全部进入盛果期,收益至少翻两番。”张启军说,“要不是我们把大樱桃当成产业来全面发展,村里收入会很不稳定。”

  羊群走路靠头羊。“给钱给物,也不如有个好支部,俺村发展成这样,亏了村支部带头发展大樱桃产业。”张利敏对记者说。除了保证采摘园“可持续发展”,村集体收益全都用在了村民身上。全村道路,包括山路,全部实现硬化,三轮电动车能骑到地头;在山上修建了扬水站,铺设管道直接引到地头。正是靠着乡村组织振兴,靠着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东风村才大变样。

   “再干十年也不愁”

  既种植自家樱桃,又在村集体所属大樱桃采摘园上班的张利敏,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他说:“有村两委带头领路,我们日子过得也有盼头,再干十年也不愁。”

  张格庄镇也鼓励这种低风险保障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帮助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恰逢福山区委启动“后进村”综合整治工程,张格庄镇党委最终为东风村争取了每年30万三年90万的扶持资金。输血加造血,给东风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盘活了乡村振兴路。

  在东风村,不仅种地不再费劲,整个村子也焕然一新。“我们发展集体经济,就是为了攒钱给村里改善生活条件,村民认可了,我们才更有干劲。”张启军说,村里先后投资60万把村内道路和主要上山路进行了硬化,投入30多万元建设了党建文化广场,投入10多万元改造了党员活动室,投入20多万元进行全村绿化、亮化,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

  东风村是张格庄镇依靠特色产业振兴乡村的一个缩影。该镇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做好大樱桃品种更新和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扛好“中国大樱桃第一镇”这面旗,以高效农业为支撑,完善“有机农业+采摘体验+环库观光+民宿风情”的特色产业框架,带动形成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集群。(记者 任雪娜 通讯员 李振霄)

[ 责任编辑: 王大鹏 ]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搜索推荐
下载烟海e家

胶东头条客户端   简介:提供烟台新闻、国内国际报道、便民信息、网上民声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新闻爆料

爆料热线电话:8200999
中国电信提供技术支持
网友交流QQ群:41885496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