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往事:南郊世回尧

来源:胶东在线  2016-05-26 09:30:16
A+A- | 纠错

  在福山老家,老辈人称烟台市里叫“海里”,而老烟台人眼中的市区,仅指所城里、二马路和三马路靠海的那一小片。世回尧,当然就是南郊了。

  27年前,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世回尧的一所中专。那时的世回尧,可是名副其实的郊区。周围除了星罗棋布地分布着烟台师院、烟台财政学校、烟台粮食学校、山东交通学校、烟台旅游学校、烟台工业学校几所大中专学校以及张裕公司、东方电子和水仙洗衣机等几所工厂,其间零星可见几座楼房之外,校园外面就是农村,低矮的民房、狭窄的街道、崎岖的小路,还有高低错落的梯田、苞米地和果园。当时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人们,都对大山北面的市里有着莫名其妙的向往。

  当时,向东,沿上尧村东、银行干校前的红旗路向上,到工业学校和财政学校的坡顶,就是市里与南郊的分界线。坡下面是老市政府及机关单位所在地,自然就是烟台市里,而坡西的上尧村住户,依旧是农村户口,是当然的农村;向北,机场路往北就是大海阳路,过了金璜顶下面的水泥厂(早已搬迁)和大海阳才到了市里。而从南郊去市里,只有这两条路,当时只有烟青路是沥青一级路,而红旗路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仅仅为二级沙土公路,延伸到烟青路就戛然而止了。

  交通的闭塞,自然带来人们观念的落后。在上尧市场上,卖菜的人说:你们世回尧农村人就是土,买个菜还那么“抠唆”,一点不如烟台人大方。买菜的人说:我若是烟台市人,我也会有钱,咱不是没钱吗?上尧市场旁有家粮油店,院子不大,周围学校和工厂吃商品粮的人们都要凭着粮油证在这买面、买大米和油。望着这些吃“公家饭”的人们排长队、自行车大包小包驮着的身影,村民们既羡慕又嫉妒。

  下了世回尧烟台粮食学校对面的烟青路,路旁有家洗衣机厂,生产“水仙牌”洗衣机,周围单位和村民家里有结婚的,都把这“水仙牌”洗衣机当成必备的婚嫁物品。而这物件购买也不容易:只有在厂里工作的人,才能有“购买券”,可以凭票买到优惠价格的洗衣机。这个企业的女工多,而周围学校年轻的男老师多,男老师要找个吃商品粮的女职工是很难的,自然这厂里的女工也就特获青睐。但这里的女工们并不太看重这些当老师的,毕竟“家有隔宿粮,不嫁教书郎”,何况这一行还没脱“臭老九”的名声呢。女工的眼光那叫挑剔。我们单位有个年轻老师,小伙子人长得不错,毕业学校也不错,媒人安排相亲时,姑娘一副居高临下的派头,问他:“单位能分房子吗?”他说:“能,一般是一间筒子楼过渡,再排队分套房;女方在市里工作,可在市里排队分,不然只能在南郊。”她又问:“房子里有暖气吗?”男方回答:“没有,只能安土暖气。”女方听了,脸上登时不悦。这段姻缘自然就拜拜了。

  当时“下”市里还真不容易,只有一路9路大巴从火车站开到黄务,车上总是满载或超载,车开得很慢,牛车一样缓慢地爬着大海阳路这个大坡。我们年轻人出行,基本都选择骑自行车。那时候的红旗西路,一大段都是庄稼地里的小路,基本是“好天人骑车,雨天车骑人”———人扛着自行车走。那年月,学校聚集了一大帮刚大学毕业分配来的年轻人,光棍居多,学校下班早,去市里的单位班车一走,单位就只剩下一群男女光棍了。从下午四点半开始,整个南郊都很安静,除了周末有的学校安排放几场露天电影,就基本没什么文化生活了。大家聚在一起打“够级”,能打到下半夜。夜晚站在蟒蛇顶上举目四望,南郊黑乎乎的一大片,灯光稀疏。

  空闲的时候,我们经常下班后结伴去海防营市场买东西。记得有一次,我的同事和人家摊贩交谈,他操着一口浓重的天津话,对卖布的女商贩说:“我们是从南郊过来的,是山里人呢!”

  一晃二十多年,再看南郊世回尧,当年谁也想不到它会有今天的样子,而它的明天,同样也不在我们的想像里。

[ 责任编辑: 赵竹建 ]

相关新闻

胶东头条客户端   简介:提供烟台新闻、国内国际报道、便民信息、网上民声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新闻爆料

爆料热线电话:8200999
中国电信提供技术支持
网友交流QQ群:41885496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