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淘汰落后断尾求生 千家企业落后产能退出

来源:人民日报  2013-10-25 07:58:50
A+A- | 纠错

  开栏的话

  面对世界经济形势带来的新挑战,各国都在努力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增长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从不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到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中国经济正在进行深刻的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夯实发展基础。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转型升级新脉动”系列报道,聚焦部分省区如何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消解调整的阵痛,在改革创新中激发内生动力,在转型升级中释放发展潜力,在应对挑战中增强创新活力。

  这样的场景人们并不陌生:一个个烟囱轰然倒下,一条条生产线黯然退场。如果说产能过剩是经济运行中的痼疾,淘汰落后产能则是根除痼疾最有效的良方。但“淘汰落后”,往往纠结“三笔账”:政府重政绩还是重长远?企业讲成本还是讲效益?群众图饭碗还是图环境?

  工业大省、能耗大省山东,细算“三笔账”,力解三个“结”:自2010年国家要求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以来,全省1122户企业淘汰了落后产能,数量是国家下达任务的3倍多。

  先算政府账——

  淘汰落后产能,短期或拉GDP后腿,影响政绩。山东省、市两级虽惜一时之失,但更重长远之得,腾出资源、土地、环境、市场、人力空间,发展先进产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薄弱的县乡而言,企业产能或许落后,却是“顶梁柱”,淘汰即是“割肉”。枣庄市委书记陈伟却这样算账:“枣庄过去全是立窑水泥,产值仅占GDP的3%,能耗却占25%,现在全部变成旋窑,产值提高近1倍,能耗降低20%。”

  再算企业账——

  淘汰产能意味企业投资“打水漂”,谁不心疼?但今天不淘汰落后产能,明天就可能被市场淘汰。两害相权取其轻,企业纷纷通过转型、转产等“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泰山钢铁集团提前一年多拆除4号、5号高炉,副总经理邵书东感喟:两座高炉虽然功高,但能耗也高、不环保、不淘汰哪有今天不锈钢的“半边天”?

  三算民生账——

  百姓就业和生态环境都关乎民生,孰轻孰重?“刚性淘汰、柔性操作”,山东因市制宜、因企制宜、一企一策,社会政策托底,3年来淘汰落后产能涉及的5万余职工基本妥善安置。

  算好“三笔账”,断尾求生淘汰落后,山东产业升级气象一新:与“十一五”初相比,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炼铁高炉产能占比由33%提高到50%,十大造纸企业产能集中度由40%提高到65%,3家酒精生产企业集中度达75%,今年底山东将终结立窑水泥历史。

  纵向看,成绩不小;横向比,压力不轻:去年山东能耗总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居各省区市首位,氨氮排放量居全国第二。淘汰落后产能没有“休止符”,山东正在路上。

  山东:淘汰落后没有“休止符”

  随着“霾”这个环境公害日益为人共愤,另一个名词也越来越成众矢之的:落后产能。而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这“三高”,便是落后产能的代名词。

  “三高”,既是生态环境的杀手,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拦路虎。淘汰落后产能势在必行。

  然而,当面对着一座座高炉、一根根烟囱、一台台机器,还有那一双双含泪的眼睛,你就会真切地感受到,“淘汰落后”这4个字决不只是办公室里的一堆报表,决不只是一串数据的增减,它极为沉重,又极为艰难。

  山东以断尾求生的决绝,自我加压,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环境保护是命门”

  淘汰落后,政府有动力也有压力

  如果把发展比作一辆赛车,把环境容量和能耗空间比作一箱汽油,按照过去的跑法,最多能跑500公里。可现在要你跑1000公里,怎么办?枣庄市几年前就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一箱油”理念,破解之道就是转方式、调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于是,2007年11月,枣庄市一次性爆破了9条年产10万吨的立窑水泥生产线,以淘汰量之大被誉为“中国水泥第一爆”。留存的影像材料,清晰地还原了当年那个震撼的场景:随着一声巨响,9条立窑生产线轰然倒地,现场腾起上百米高的尘烟,遮天蔽日。

  淘汰落后产能,山东不遗余力。尤其是2010年到2012年,山东需淘汰的落后产能任务共涉及349户企业,实际上却有1122户企业淘汰了落后产能,是国家任务的3倍多。国家设定的淘汰落后产能目录仅涉及19个行业,山东省将其扩大到39个行业。

  如此大的动作,政府的动力从何而来?

  由淄博市的经历,或许可以管中窥豹。这座以化工、建陶为主的老工业城市,以前经常被形容为“大烟囱,冒黑烟,晚上星星看不见,一年吸掉半块砖”。工业布局不合理,工艺设备水平低,粉尘、异味、废水重度污染,一度让淄博变成了“死城”。

  淄博痛定思痛:“环境保护是命门”。命门,意味着你过得了这个关,就生;过不去这个关,就会被边缘化。

  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表示,山东省能耗和污染物存量高居全国榜首,2012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3.89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0还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均排全国各省区市首位。“当前和今后,山东省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异常艰巨。”

  尽管如此,对淘汰落后可能造成的GDP下滑,仍然是政府的重要考量。

  对一个省乃至设区市而言,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直接冲击或许不太明显,但到了县(市、区)和乡镇,尤其是经济薄弱的县和乡镇,情况则完全不同。济宁市经信委副主任张文生说,这项工作越到基层阻力越大、难度越大。“别看企业不大,可大部分都是乡镇税收的主要来源,当地的老百姓也从中得益,不少地方不愿关,想缓几年再说。”

  “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可以更新设备、上新产能,可我们是旧的要淘汰,新的上不起。”一位乡镇干部坦言基层的苦衷。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巡视员王兆春介绍,山东堵疏结合,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流程再造、品牌建设等方式引导企业转产转型。2010年以来,除国家下达的9.7亿元奖励资金外,省级财政安排资金3.67亿元,市级财政落实配套资金1.86亿元,专门用于扶持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博弈,实质上是“局部与全局的博弈、政绩与民生的博弈、大资本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博弈”。山东淘汰落后产能的成果显示,在几组关系的较量中,后者占了上风。

  一些受访者建议,现行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主要是按设施公称容积考虑,即“上大压小”,而这并不完全符合一些行业的实际。“比如生产一般钢和特种钢就应该区别对待,特种钢规模必然比一般钢小,可附加值大。建议国家从安全、能耗、环保等指标要求方面综合考虑,更加科学地界定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

  枣庄市经信委主任李建勋认为,淘汰落后产能要放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高度,不仅落后产能要淘汰,一些过剩的先进产能也要淘汰。“要把淘汰落后产能计划与事后认可、个别认可相结合,与新上项目审批相结合,鼓励地方政府主动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算大账,不看一时看长远,政府有干头。

  壮士断腕不流泪

  转型升级,企业有阵痛也有奔头

  淘汰落后,壮士断腕,几许叹息几许泪。

  对企业来说,无论何种产能,只要能继续创造利润,企业就不愿意主动淘汰。更何况,这些落后产能大都曾经是“先进”的,是企业起步壮大的基石。说拆就拆,谈何容易?

  去年8月8日,在起重机的轰鸣声中,山东泰山钢铁集团两座420立方米高炉开始拆除。尽管盛大的拆除仪式看上去像是在过节,很多职工却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被拆除的4号炉、5号炉是集团的“功勋炉”:服役12年,累计实现利税12.9亿元,创造利润8.6亿元,为企业发展壮大、职工的幸福生活立下了汗马功劳。

  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泰山钢铁集团副总经理、市场总监邵书东说,两座高炉能耗高、不环保,随着企业经营目标改变,必须淘汰。

  山钢集团金岭铁矿铁鹰钢铁有限公司两座320立方米高炉的拆除,更是让人唏嘘不已。两个高炉于2004年投产,固定资产投资先后达4亿元。为避免扬尘,2010年又建设了1400米长的地下送料通道,并新上脱硫和余热采暖发电设施,总投入达4000多万元。

  如今,这些投入都打了水漂。拆除当天,一些老职工泪如雨下。矿长刘圣刚在职工面前硬撑着不哭,其实心里在流泪。“拆除了两个炉子,产值减少一半,等于两条腿砍掉了一条,你说疼不疼?”刘圣刚说。

  如果说拆炉炸窑、淘汰落后,是时代为企业唱响的一曲悲壮的“挽歌”,那么,压旧上新,增效减排,则是企业为时代奏响的谋求转型升级的嘹亮的“进行曲”。

  无论是迫于经济大环境的压力,还是缘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企业经历淘汰落后的阵痛之后,大都脱胎换骨,获得了新生。

  淘汰落后让枣庄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尝到了甜头。6年前集中爆破拆除9条机立窑生产线,每年减排粉尘7000吨,减排二氧化硫900吨。而新型干法水泥工艺,粉尘排放不到立窑的一半。现在年销售收入是原来立窑的6倍,上缴税收是立窑的5倍,员工收入是立窑的4倍。

  市场机制在企业淘汰落后中发挥了杠杆作用,使淘汰落后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2007年前后,普通钢铁的经营形势到达顶峰,之后不断下滑。泰山钢铁决定逐步由生产普钢向生产世界短缺、山东空白、效益更好的不锈钢转型。泰山钢铁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守东说,现在企业年产普钢400万吨、不锈钢100万吨,但产值各占一半。

  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工业实现利润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5.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不降反升,由大向强,似乎是这种努力的明显佐证。

  转型升级再出发,痛在一时,乐在后面,企业有奔头。

  一拆一建总关情

  民生为先,保饭碗更要保子孙

  一座座笨重庞大的窑炉,凝结着企业感情,牵涉着职工福利,更关乎当地环境保护重任,以及万千百姓的健康福祉。淘汰落后产能,里里外外,牵连的都是“民生”二字。

  拆除生产设备,等于砸了职工“饭碗”。政府和企业压力最大的就是职工安置问题。

  早在剩余9台立窑要拆除前几个月,山东淄博锦宏水泥公司就不断有职工找总经理沈祥平,沈祥平向大家保证,一定“有活儿干、吃上饭”。企业成立了专门安置小组,规定一家两口人都在本企业工作的,必须保证一人上岗;单亲家庭、困难家庭职工,必须保证分流上岗。企业为此还成立了一个帮扶基金,企业拿一半,干部拿一半,共30万元,用于对困难家庭进行帮扶。

  如今,偌大厂区已经变成200多亩空地,只剩下老办公楼孤零零地矗立在厂区北部,沈祥平一年多来主要精力就是忙职工安置。609名职工,一部分分流,一部分“养”起来,一部分短期待岗,一部分年龄大的“胡子兵”被派到外地干几年就该陆续退休了。

  山东省经信委产业政策处处长陈竹君介绍,2010年以来,山东淘汰落后产能共涉及职工5.64万人,各地“因企制宜”,基本都实现了妥善安置。

  拆炉炸窑,受益的是当地居民百姓。曾经饱受环境污染之苦的淄博,对环境保护、淘汰落后的要求,已经成为共识。“挣钱的是老板,受害的是老百姓。”淄博市经信委副主任于明磊的话,道出了淄博人对好山好水好空气的期盼。

  “原来到济宁市区,从东边进来是一种味儿,从西边出去又是另一种味儿,坐在车上不用睁眼就知道到哪儿了。以前老跟孩子说蓝天白云,可是孩子很少见过,这几年不一样了,蓝天白云经常出现。”张文生说。

  枣庄中联不只是个水泥厂,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水泥工业生态园。厂内没有灰尘飞扬,而是花香扑面,鱼儿戏游在万余平方米的水域,可谓“三季有花四季青,三面环山一抱水”。

  以前的枣庄中联可不是这样。“那时候方圆几公里,都是扬尘,树叶都是灰的。”公司党委副书记冯相德说。把水泥厂建在花园里,周边群众自然就生活在花园附近,如今中联实现了这个梦想。

  然而,在更多情形下,周围居民与企业落后设备的关系,远非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充满“既爱又恨”的纠结。

  爱缘于利——济宁张山水泥厂被9个村庄包围在中间,涉及9000村民。水泥厂800余名职工,基本上都是周围的村民。多年来,张山水泥厂为周边村庄打机井修路、通自来水、建校舍、架路灯,照顾困难家庭,即使下岗员工家属都看得起病、上得起学。

  恨缘于害——工艺落后带来的粉尘排放令村民苦不堪言,门窗不敢打开,被子不敢拿出来晾晒。“进厂走一遭,白衬衣变成了灰衬衣,刚洗过的脸变成了灰头土脸。”家住附近的厂办主任张培正体会最深刻。当时,投诉张山水泥厂的电话几乎天天有,甚至打到了环境保护部。

  张山水泥厂几百名职工最终坦然接受下岗再就业这一现实,并被妥善安置。逐步富裕起来的人们,已经超越了以往“宁愿毒死、不愿穷死”的认识局限,在眼前的短期利益与子孙后代健康幸福之间,毅然选择后者。厂长张怀森深有感触地说,群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不可能再延续原来的生产方式。“早转型,大伙都不闹心了。”

  看看身边越来越美的环境,算算健康账、幸福账,群众有盼头。

初审:李刚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胶东头条客户端   简介:提供烟台新闻、国内国际报道、便民信息、网上民声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新闻爆料

爆料热线电话:8200999
中国电信提供技术支持
网友交流QQ群:41885496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