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烟台 > 县市区新闻 > 栖霞 正文

为了英烈的安息 记胶东革命烈士陵园主任栾景乐

2013-07-29 17:21:39  来源:胶东在线  []

  胶东在线网7月29日讯(通讯员 王强 段伟)青山绿水,苍松翠柏,烈士墓塔,庄严肃穆。这就是胶东革命烈士陵园。这里安息着20850名革命烈士。八年前,当他离开工作了20多年的繁华城市,来到这片神圣的土地的时候,这里便开始了一天天的新变化——

  十几年没有开伙的职工餐厅重新开伙了;

  英灵山上第一口水井诞生了;

  历经60年风风雨雨的纪念堂第一次进行大修了;

  广场硬化、烈士墓区改造、“二道门”修建……

  一项项工程开工了……

  他就是栾景乐,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在英灵山脚下,他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书写了一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动人篇章。

  以身示范

  “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2004年6月,当担任了两年副书记、副主任的栾景乐从退休的老书记手里接过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接力棒的时候,刚刚40出头的他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因为两年来,他已经拈量出了脚下这片土地的分量。他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让英灵山上安息着的两万多名英烈放心。

  在职工心中,栾景乐就是一面“镜子”。他们都会不时地对着他比照一下自己,因为不论什么事,栾景乐总是冲在前面,要求职工做到的他首先做到。

  让职工们佩服的还是栾景乐和其他职工一起划片包山的事。过去,管理处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农民的活儿,育苗、锄草、打药等等。英灵山上760多亩山峦和几十亩育苗地的管理全落到了三十几名职工身上。照说,栾景乐是领导,本不必与职工一起分担责任区,可是他一来陵园,硬是找到老书记,说:“我是农民的孩子,不怕干活儿,既然来到陵园,就是陵园的一员,要给职工带个好头!”就这样,栾景乐在他的责任区里一干就是7年,即使当了主任也一如既往。直到去年,职工们怎么也不让他承包责任区了,他们说:“整个陵园,你要操心的事儿太多太多,像打药这样的小事交给我们就行了!”虽然没有了责任区,可是每到拔草、打药的时候,他还是照样干。

  苦活、累活栾景乐冲在前面,急难险重任务他也是“一马当先”,其中有一件事至今还令职工们津津乐道。那一年,陵园在广场架起礼炮准备庆祝纪念堂修缮圆满结束。由于广场是青石铺就,地面不平,在鸣炮时,一架礼炮突然倾斜。当时,广场上站了许多陵园职工和围观群众,假如炮口指向人,后果不堪设想,在场的人都吓呆了,纷纷向后退!在这个紧要关头,栾景乐一个箭步冲上去,将炮筒踩在脚下,改变了礼炮的发射方向,一直等礼炮发完他才收了脚。这时,清醒过来的职工们才涌上前去,看看这儿,摸摸那儿,就怕栾景乐有个闪失,栾景乐却摆摆手道:“没什么,我没有那么娇贵!”这句话一出,职工一下子笑了。

  如果说危险关头冲得上说明了栾景乐一往无前的魄力,那么八年如一日对于平常细节的坚持则代表了他一如既往的毅力。烈士陵园管理处的职工大部分来自周边农村,岁数都比较大,平时很多都住在乡下,这就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以前,上下班考勤采用的是签到制度,这种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有许多弊端,人情成份多,职工意见比较大。后来,栾景乐引进了指纹考勤机,对职工上下班和晚上值班时间进行自动考勤。对于这一考勤制度,他首先带头落实。栾景乐家住烟台,从英灵山到烟台,开车至少需要四十分钟的时间。几年来,他总是早上六点多钟就从家里出发,不到七点半就到了单位;下午,直到职工们都走完了他才走,只要没有其它重要的事,他几乎天天都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职工们看在眼里,又在心里佩服,他们说:“咱什么也不用看,一切就看栾主任就行了!”

  踏实干事

  “干不好,我对不起党,对不起长眠于此的英烈”

  在陵园管理处采访,职工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栾主任能想事,更能干事。

  的确如此,自从他上任的那一天起,英灵山的各项大大小小的工程就没有停过,中心广场硬化,烈士墓区改造,“二道门”修建……对此,栾景乐说:“干不好,咱对不起党,对不起长眠于此的英烈呀!”

  栾景乐是个想事的人。他说,我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想想今天要做什么,晚上睡觉前要想一下我今天做了什么,明天我应该做什么。只有想事才能干事。防火是烈士陵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以前,整个陵园满山都是落叶和杂草,特别是春季气候干燥,极易引起火灾,每到这个时候,栾景乐的心总是悬着的。要消除隐患,就要把这些落叶和杂草清除掉。过去,陵园也尝试过让职工上山搂草的办法,可是要从海拔几百米的山上往下背草谈何容易,所以每年这件事都让管理处的领导头痛。栾景乐上任后,便组织职工讨论,最后出台了一个办法,就是按斤将职工搂下山的落叶“买”下来,这样职工搂草的劲头明显提高了。去年,陵园职工搂下了20多吨的树叶,从山坡、沟岭一担一担挑下来,既消除了火灾隐患,又让职工得到了实惠。

  在栾景乐的心里,还有一件更让他牵肠挂肚的事,这件事从他来到烈士陵园的那一天起就记在心里,这就是整个陵园的综合修缮。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的主体建筑烈士纪念堂、烈士墓塔等都是修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已有60多年的历史。历经60多年风风雨雨的洗礼,纪念堂出现了漏雨、外墙风化等问题,烈士墓地也是杂草丛生,这一切都与这个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相称,必须及早着手改造。可是,改造就需要资金,陵园是一个没有收入的事业单位,花一分钱也要伸手向上边要,栾景乐初来乍到,下面不熟悉情况,上面也不认识人,去向谁要钱呀!“没有办法也要想办法!”栾景乐就这样告诉自己。于是,一向不爱多说话的他一下子像变了个人似的,烟台民政局、财政局,他成了常客,有时甚至还要跑省民政厅、国家民政部。2006年春,在栾景乐的奔走下,由烟台市财政拨付的第一笔76万元纪念堂修缮资金到位,栾景乐和英灵山的30多名职工深深地感到,改变烈士陵园面貌的时候到了!

  这是60年来第一次大规模修缮。栾景乐几乎天天靠在工地上,他要把它建成一个样板工程。几个月下来,纪念堂的屋脊全部换成了新西兰钢瓦,能够保证50年不再漏雨。接着,2007年,他又争取200余万元资金,开始对纪念堂的室内进行重新改造和布置,一方面组织人员对档案柜中的资料重新整理,另一方面还亲自带队到周边的县市区收集资料,最大限度地将历史还原并呈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一改过去连环画式的展示模式,将浮雕、图片、实物等分门别类地悬挂、摆放在大厅里,并通过灯光、音响等设施,达到了震撼心灵、宣传教育的效果。

  英灵山东麓是主要的烈士墓区,这里埋葬着271位有名烈士遗骨。闲暇里,栾景乐就会围着陵园转一圈,每当转到这里,看着掩映在杂草丛中的坟茔时,他就会揪心地疼。于是,他告诉自己,如果有一分钱,一定先花在这些烈士身上。2008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栾景乐得知国家准备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其中有一部分资金将投向全国重点烈士陵园的建设。得知这一消息,栾景乐带着他亲自撰写的情况汇报,一次次地跑部进厅,终于争取国家资金350万,争取烟台市财政配套资金250万。

  600万元,陵园60多年也没见过这么多的钱!这些钱怎么花,栾景乐心里早有了一张规划图:一部分改造烈士墓区,一部分硬化广场路面,一部分在陵园前建一道“二大门”,先干亟需干的,剩下的一步步地干……

  2009年7月,在改造烈士墓地开工仪式上,栾景乐让人在烈士墓前摆上了水果和酒,他对着烈士墓三鞠躬,说,我栾景乐现在就给你们盖新家,办不好这个事,我就辞职!在栾景乐的亲自指挥下,经过三个多月的施工,一级级的花岗岩石阶顺着缓缓的山坡铺就上去,一道道高大整齐的墙堰把墓地划分成一排一排,墓地内原来的泥土地面也变成了水泥小件地面,原来粗糙的墓碑被一幢幢庄重高雅的黑色大理石代替,那长满杂草的墓身也改成了水泥面……一位前来祭奠的烈士亲属感慨地说:“共产党没有忘记这些烈士呀!”

  紧接着,广场路面硬化、进园路改造、“二大门”建设等工程相继开工。在以栾景乐为首的英灵山人的努力下,英灵山在变……

  心系职工

  “只有心里装着职工才能赢得他们的心”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栾景乐上任后也烧了“三把火”,可这“三把火”却把职工的心烧热了,因为他这“三把火”全是为职工着想。

  栾景乐烧的第一把火就是为职工解决吃饭的问题。之前的十几年里,陵园也曾有过职工食堂,可是由于难于管理,食堂就这样一直闲置着,许多离家较远的职工早晨从家里带饭,中午就只能吃冷饭。

  “职工吃不上热饭,就是我这个主任不称职!”栾景乐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把职工的吃饭问题当成头等大事来解决,他首先挤出资金对餐厅进行重新装修,新购置了锅碗瓢盆,食堂便重新开伙了。为让职工吃好,每顿4元的标准,安排了四菜一汤,职工只需花1块钱,其余的由管理处负责。而且,每当有打药、植树、防火等重体力活儿时,栾景乐还让食堂再为职工免费加八个菜,他说:“我们的职工从早上六点多起床,一直干到中午十一二点,太辛苦了,必须让他们吃好!”后来,栾景乐又从烟台请来了一个做饭师傅,经常在饭菜上变换着花样,隔几天就为职工包顿饺子、蒸锅包子,职工乐在其中,栾景乐心里也高兴,他说:“食堂是个最难缠的活儿,这一块儿能让职工满意,我真高兴。”

  吃饭问题解决了,接下来便是吃水的问题。陵园里没有井,职工们平时用的水,都是汇集在水池里的雨水。有时头一天打在桶里的水,第二天水底便会有一层厚厚的水垢。看到这种情况,栾景乐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说:“长期喝这样的水,职工的身体怎么能受得了呢?”为了让职工喝上健康的水,栾景乐开始琢磨起打井的事儿。可是,一了解才知道,打井对于烈士陵园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因为,过去老书记也曾试过两次,都没有打出水来。即便这样,栾景乐还是决定试一下,他先请来了烟台的水利专家进行勘探,终于在陵园东坡上找到了断层,但是专家也告诉他,虽然有断层,却不一定能打出水来。这时,有人劝他别干这没把握的事了,也有人说:“在山上能打出水来?真是胡闹!”职工们也都为他捏了一把汗。面对这些,栾景乐还是顶着压力干了起来,100米,不出水;150米,不出水;200米,还是不出水……最后,连打井的工人都泄气了,栾景乐却仍坚持着,终于,当钻到地下216米处时,井下冒出了汩汩的水,栾景乐和职工们欢呼起来了。当职工把第一碗井水递给他时,他说:“这碗水先给先烈们喝!”水洒过之后,栾景乐眼里也噙满泪水。

  装上暖气是栾景乐上任后为职工们办的又一件好事。过去,由于条件差,陵园一直没有用上暖气,每到冬天,在这个深山沟里穿上棉衣、棉鞋还是冷。2006年,栾景乐经过多方协调,终于争取到了这笔资金,当年8月开工,天一冷暖气就用上了。同时,他还在锅炉房旁边建了浴室,并为每位职工配备了衣柜,柜子里还配了毛巾、拖鞋等。后来,他又把管理处后院的几间仓库改造成职工宿舍,还建起了图书室、乒乓球室,职工们都说:“栾主任替俺们想得真周到!”

  甘于奉献

  “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多付出一些”

  2009年底,上级组织部门对陵园的领导班子进行公开民主测评,栾景乐得了满票。这让栾景乐没有想到,可管理处的职工们却一点也不为怪,副主任李炳堂说:“栾主任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陵园,处处想着职工,我们怎能不满意?说实在的,我打心眼里佩服他!”

  是的,几年来,为了陵园的发展变化,他豁出了一切。栾景乐有严重的高血压,医生嘱咐不能熬夜,不能劳累。可是栾景乐却像没听见一样,快五十岁的人了,整天还像小伙子一样地干。有一年清明,英灵山西的灵山夼村起了大火,并向着英灵山漫延。栾景乐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带领职工上了山。他亲自拿着灭火器冲在最前面,从下午两点一直忙活到晚上八点多钟,山火才被扑灭。这时候栾景乐已成了一个“黑人”,职工们劝他说:“栾主任,你身体不好,先回去休息一下,这里有我们你就放心吧。”可是栾景乐却怎么也不肯,依然与职工一起在火场守到下半夜,直到没有险情了才回到陵园。结果,第二天栾景乐就病倒了。

  司机于明清最了解栾景乐,他说:“我就几乎没看到栾主任休过一个囫囵假。”他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打井的头一年腊月二十六日,天下着大雪,许多单位都放假了,可是为了打井的资金,他一大早就来到财政局,领导正开会,他一个人在走廊上走过来走过去,一直等了一个多小时,直到会开完了,找到领导把情况汇报完毕才回家。为了进一步把资金落到实处,正月初八上班第一天,他又到局里汇报工作,局领导感动地说:“我就没看到干工作像你这样急的。”在他的奔走下,刚过了正月十五,70多万元的资金就到位了。

  多少年来,栾景乐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到了陵园的发展上,陵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样东西都在他的脑子里,连锅炉房有几个开关,每个开关在哪里,他都清清楚楚。人们说,他熟悉这里的一切胜过熟悉自己的家。

  说起家,栾景乐却有些内疚,因为他欠家里的太多了。栾景乐的妻子在烟台某居委会工作,刚调到烈士陵园工作不久,一直患高血压的妻子就查出了尿毒症。那时候,刚到陵园,一切情况不熟悉,栾景乐就坚持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照顾妻子,给妻子按摩、捶背,经常要忙到半夜,第二天早晨还要坚持上班,这样的生活他一直坚持了半年多。后来妻子做了手术,虽然身体比以前有所好转,可是依然要每月20号去医院体检,由于身体免疫力差,经常会有头疼脑热的,为了不影响工作,栾景乐就把妻子交给了大女儿照顾。家庭再累再苦,栾景乐从没对任何人说过,也没因此耽误单位的事,就连妻子做肾移植手术,他也只是请了几天的假。

  多少年来,栾景乐就是这样在栖霞和烟台之间穿梭。而他的家里除了有一个患病的妻子,还有一位九十岁高龄的母亲和一个正在上初中的孩子,这些人都需要他照顾。可是八年来,他从没有因个人的事跟组织提出一点要求。父亲去世已经五六年了,但为了防火,每年的清明他都是在英灵山上度过,他虽是个孝顺的儿子,却也只能在心里寄托自己的哀思。

  栾景乐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是呀,栾景乐是平凡的,但他正是在平凡中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为了先烈们的安息,他用自己的执着与真诚,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张合格的答卷!

责任编辑:刘丽君
分享烟台新鲜事,上17路论坛!
相关新闻
  • 推荐:
  • 网上民声网上民声
  • 网上问法网上问法
  • 爱心无限爱心无限
 
新闻排行24小时本周
网上民声网上问法爱心无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 新闻热线:0535-8200999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