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出资百万修缮祖屋(图)

来源:现代快报  2012-03-13 10:22:20
A+A- | 纠错

秦家有待修复的老宅,位于小娄巷50号,共400平米 快报记者 陆媛 摄

与秦家老宅形成鲜明对比的经政府全面修复的小娄巷民居(资料图片)

  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是无锡两大名门望族秦氏、谈氏的世居之地,也是目前无锡闹市区仅存的历史街区。历史上小娄巷名人辈出,自宋以来,先后培育出1位状元、13位进士、15位举人,有古代的兵部尚书也有当代的两院院士、著名高校校长等等。小娄巷及其人物与东林党、辛亥革命和无锡解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也有着密切关系。曾任华兴会副会长、同盟会重要人物秦效鲁(秦毓鎏)也出生于此。至今小娄巷仍保存着不少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和宋代以后的建筑构件、遗址及碑刻,文物专家评价小娄巷是无锡城区现存历史最久、面积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巷弄。

  无锡市中心一处有近千年历史的江南民居古街坊小娄巷,是公认的江南才子巷。近年来,作为江苏省级文保单位,由于“拆与留”的问题,它频频被舆论和国内文保专家所关注。今年2月,“坚守”在小娄巷的原住民——87岁的秦寅源老人收到了来自省、市文物部门的批复,由个人出资修缮祖屋的方案已经批准通过。昨天,记者从江苏省文物局证实,这是全省第一起文物建筑所有人个人出资修缮古建筑的事例。87岁的老人为何要这番“折腾”吃“螃蟹”呢?

  □快报记者金辰陆媛

  2009年3月,区政府宣布将进行历史街区改造

  小娄巷要改造,老人不愿搬走

  2002年10月,有近千年历史的小娄巷成为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第五批省级文保单位。

  “2009年3月,崇安区政府到我们小娄巷开听证会,宣布将对占地面积4万多平米的小娄巷进行历史街区修复改造。按照规划,我们原住民要集体搬迁,然后这里搞商业开发。”小娄巷的居民秦寅源不愿搬迁,也不愿自己居住多年的祖宅被作他用。

  “如果原住民都迁走了,老房子的魂在哪里?”87岁的秦寅源老人,从出生起就未离开过这里。昨天,在小娄巷50号,记者看到由政府出资修缮的沿街两进民房已白墙黑瓦粉饰一新,沿轴线往里走,第三、四进则明显破旧许多。

  “我们现在住的第四进建于1864年,是这七进房中最早建成的,后来随着秦氏家族的兴旺壮大,不断向前后进延伸,到清末时达到七进。”秦寅源老人自豪地说,如今七进深的民房在江苏都是非常罕见了。这里也被称为“福寿堂”,老人说当年房屋落成,众人来道贺时,有人发现地面砖石上竟有“福寿”两字,大家认为吉祥,于是取名“福寿堂”。

  秦家西园里栽种着一棵牡丹,老人说是他曾祖父秦焕栽下的,1958年被移植到小娄巷,如今还枝繁叶茂。两进房屋间还有一口明代古井,对秦寅源和家人来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留存着祖先的气息,无法舍弃。

  2009年6月,老人向省文物局申请个人修缮

  找到法律依据,决定个人修缮

  有没有办法继续留在小娄巷50号?秦寅源的儿子秦绍楹从《文物保护法》中找到了答案:该法第21条规定“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秦绍楹认为,自家的房屋是文物,作为所有人有义务依法进行修缮,“我们自己出资来修。”

  2009年6月,秦寅源向江苏省文物局提交了《关于修缮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小娄巷50号行政许可的申请》。当年7月31日,省文物局复函同意由秦寅源个人进行修缮。2010年7月,无锡市文化遗产局发函给秦寅源,由他委托具有文物保护勘察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修缮设计方案,并将方案报市局转呈省文物局审批。

  “省、市文保部门都同意我们自己修缮,让我们很受鼓舞。”秦绍楹说,他曾找到给小娄巷进行整体设计的公司,但是对方出于种种顾虑不愿“接棒”。辗转寻觅几家具有资质的单位,最终委托苏州一家公司进行了实地勘察设计。

  “小娄巷50号是无锡保存最完整的清末民宅。建筑群前三进原为家族共用,中开八字形‘二重门’,第四进起为秦焕后裔各房子孙居住,因此前三进与后四进不同轴线以示‘内外有别’。”秦绍楹说,第三、四进内的大木构架是传统的梁枋柱结构,不做装饰、不上油漆,沿袭“聊蔽风雨、不雕不饰”的祖训,也体现了秦氏家族低调淡泊的文人气质。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责任编辑: 李刚 ]

相关新闻

胶东头条客户端   简介:提供烟台新闻、国内国际报道、便民信息、网上民声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新闻爆料

爆料热线电话:8200999
中国电信提供技术支持
网友交流QQ群:41885496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