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边防的大学生官兵(组图)

来源:烟台晚报  2007-07-26 08:31:22
A+A- | 纠错
隍城边防所的干警们。启恒马跃摄

  所长刘国栋出警执勤。启恒马跃摄

  不久前,烟台边防支队的一位领导对记者说:“八一建军节快要到了,你们能抽空去长岛的小岛上看看我们那些大学生吗?相信你们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那种孤独中的乐观、艰苦中的快乐……”记者近日走进长岛、走近了这些有着中尉军衔的学士们。

  夫妻双双献身海岛

  烟波浩淼,云雾缭绕的长岛,古时被称为庙岛群岛,由大大小小32个岛屿组成,镶嵌在渤海、黄海的交汇处,构成渤海湾的一道天然防线。

  2007年7月9日,浪涛暗涌,坚固的“大钦岛号”随着海水起伏跌宕,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出岛的大钦岛边防派出所所长王斌终于可以回趟家了。“一个多月没看到女儿了,还真想她。”虽然习惯了与女儿的分离,但每逢回家的日子,他还是非常渴望见到女儿。

  “我来长岛之前,根本不知道它在哪,只听说‘八仙过海’的故事就出自那里。”十年前,海岛,对于王斌这个江西人来说,非常陌生好奇。

  1997年,王斌背着简单的行囊,毅然登上了前往小黑山岛的船。虽然进岛时天气不错,但“无风三尺浪”的大海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两小时的颠簸,王斌吐了数次,下船时双腿都软弱无力。

  “晕船还不算,等我下船后,吓了一跳。”王斌的眼前,除了海滩上凌乱的舰板、远处隐现的几间村舍外,看不到一个人影。如果不是空气中混杂的鱼腥味儿,他几乎认为自己到了一个废弃的荒岛。

  一座庙宇似的房子、简易的木床,苦涩的饮水,很少见到蔬菜……艰苦的海岛生活让20多岁的小伙子新鲜劲过后,开始上火、苦闷,满嘴溃疡,但又不得不在信中向远在江西的父母报平安。在这里,他没有看到逍遥飘逸、无所不能的神仙,只有无休止的海风、苦涩的水。

  王斌的妻子始终用实际行动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她两次放弃在县城教学的工作,毅然跟随着丈夫,进入大海深处的小岛支教。日子虽然过得辛苦,但两人始终都坚守着心中的信念,荣誉也毫无争议地落在这个经受考验的家庭。王斌不仅当上了所长,还连续多次被评为“边防卫士”,其分管的派出所也先后受到上级嘉奖;他的妻子除了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外,今年3月2日还获得山东省“十佳边防警嫂”和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大钦岛的边防官兵中,毕业于河南大学的王长富研究了四年的法律,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的郭晓峰学的是政治教育,而去年刚刚进岛的小曲,则是一名擅长美声的音乐系高材生……

  虽然海岛的条件已经比王斌进岛时有所改善,但与城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学计算机的起码还能在电脑上报表,学音乐的就只好面对大海,同海鸥一起练嗓子了。非但如此,他们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学习如何破案、如何排解纠纷、如何管理户籍、如何守卫边防,更要学会如何忍耐海岛生活的寂寞、克服海浪中晕船的感觉。

  隍城岛上苦中作乐

  长岛众多岛屿中,仅有10个岛屿可居住,其中最近的南长山岛和北长山岛距离内陆也有40分钟的海程,最远的则是距离蓬莱近6个小时航程的北隍城岛。南隍城和北隍城两个海岛相距较近,所以只在北隍城设了一个边防所,南隍城岛上则是一个警务室。

  远离陆地,海岛上淡水匮乏,即使是很深的水井,冒出的水也带着涩味儿。可是所里的6名中尉学士,却是各有各的风采。

  所长刘国栋是全市边防部队里最年轻的所长,今年27岁的他已经有着7次相亲的经历了。“妈妈每次打电话来,我都感到有压力。虽然她总是装作不经意地提到对象问题,可我能感到她着急的心情。”刘国栋说,开始他还想找个跟自己一样的大学生,找个大城市的对象。可在岛上生活时间长了,人也变得越来越务实了,“只要找个有共同语言的就行,有没有工作也无所谓。”

  刘国栋2004年1月3日乘映华轮来到长岛,同行的16个中尉学士,大多来自内陆省份。他们在海岛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也在岛上无边的海浪中成长了起来。

  见到韩鑫时,他正巧到北隍城岛来送材料。说起自己一个人的警务室,韩鑫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南隍城岛是一乡一村,都是亲戚里道的,处理起案件来格外费劲。”今年28岁的韩鑫刚当爸爸没多久,儿子出生的那天,正巧是他到北隍城岛报到的日子,母子平安的消息,是他从手机短信上得到的。

  边防小伙渴望爱情

  由于远离陆地,这些年轻的海岛官兵的个人问题成了问题。北隍城岛中尉学士许显朝就比其他战友幸运,同学为他介绍了一位鲁东大学的文学硕士,姑娘竟一眼就相中了他。记者采访的时候,正巧遇到了第一次登岛相亲的硕士小牟。说起自己的选择,小牟姑娘大大方方:“选择军人,就是选择了一种安全。”

  其他的那些中尉学士们就远没有许显朝那么幸运了。大黑山岛所长孙勇今年31岁了,他有过多次相亲的经历,但这个出名的帅小伙,却因为在岛上工作,而多次遭到姑娘们的拒绝。

  中尉郭晓峰告诉记者,领导曾连续给他介绍了几个女青年,但终因茫茫的大海割断了双方的联系。幸运的是,一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领导穿针引线,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目前,双方隔着大海,通过电话,互述思念之情。

  即便是在岛上成了家,今后孩子的教育也是一个大问题。“岛上条件艰苦,好教师大都不愿留在岛上,加上岛上生源减少,学校教学质量也难以保障。所以很多家庭都在蓬莱租房,让孩子在蓬莱读书。”

  在潮起潮落中,这些进岛的大学生们已将当初的郁闷、悔恨、愧疚,变成一种为海岛奉献的沉甸甸的责任。

  本报记者曙笑华马跃通讯员刘敬善

初审:张涛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胶东头条客户端   简介:提供烟台新闻、国内国际报道、便民信息、网上民声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新闻爆料

爆料热线电话:8200999
中国电信提供技术支持
网友交流QQ群:41885496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