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港将成辐射胶东半岛的大型国际物流中心

来源:证券日报   2004-04-11 15:36:07
A+A- | 纠错

  富饶的胶东半岛东端有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威海市,她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的渤海之滨。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成为中国海军的诞生地,也造就了一座百年老港——威海港。正如这座年轻的城市一样,威海港披一身甲午风云,揽一怀东方朝霞,宛如一艘锐不可挡的巨舰,飞速航行在改革大潮中,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2001年12月,威海市港务管理局以全部港口经营性资产出资,联合大连港务局、山东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金诚信投资有限公司及12位自然人共同发起设立了山东威海港股份有限公司,威海港的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2003年,组建仅两年“威港股份”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600万吨,达到660万吨,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4%,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同等规模港口中遥遥领先。

  中韩贸易的开拓者

  威海港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天然良港,自然条件优越,常年不冻不淤,四季通航。她位于胶东半岛最东端,北跨渤海同东北三省老工业区相连,东越黄海与韩国经济中心区相通,是我国距韩国西海岸最近的沿海主要港口,也是我国大陆通往韩国、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国家便捷的出海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港口条件使威海港在我国沿海港口中独具特色,港口发展极具潜力。

  早在上世纪初,当时盘踞威海的英国殖民者联合威海卫八家商号,投资建设了威海卫第一个商业码头--德胜码头。从此,这座长仅153米的木结构码头,在历史风云的弥漫中,迎来送往着一艘艘来自美国、英国、丹麦和日本的帆驳船。这时的威海港在异族侵略者的铁蹄下不得不开放。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加强威海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港口快速发展。

  东方风来满眼春。当时光的指针指向1985年1月1日,国务院决定:威海市和威海港即日起正式对外开放,威海港由此荣列全国首批一类开放口岸行列。威海的对外开放自此步入新的纪元,一座新兴的港口也由此开篇。

  1990年9月16日,在人们企盼的目光中,一艘5000吨级的客货滚装船犁开碧波,停靠于威海港。随后,船的左首訇然洞开,淡蓝色的集装箱从中鱼贯而出,这是“金桥”轮的处女航,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次超前行动。现在看来,把开展对韩贸易作为威海港发展的新目标,在全国率先开通威海至韩国国际客货滚装班轮航线,架起中韩经贸交流的海上“金桥”,为威海港的大跨步发展赢得了先机,威海也由此日益成为国内对韩贸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十年风雨一路走来,从“金桥”到“新金桥”到26000总吨的国际豪华客轮“新金桥2号”,从客货滚装班轮到全集装箱班轮,从威海——仁川航线到威海——平泽航线、威海——釜山航线,从每周两个航班到每周十个航班,威海港至韩国集装箱航线日益壮大,“以港兴市”、“借韩兴威”战略在繁忙的航线的延伸中日益彰显出巨大的现实成就,威海港也藉此成为我国北方主要的对韩贸易港口和最大的国际客运港。

  进入新的世纪,随着中韩 “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逐步确立,两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更大的发展,2002年贸易总额达到411亿美元,中韩两国已相互上升为各自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两国政府商定此后五年将推动双方贸易达到1000亿美元,作为中韩贸易桥头堡的威海港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2004年3月9日,威海港与威东航运公司签订了新的港航协议,在“新金桥2号”每周三班的基础上,威东航运公司再将“新金桥3号”投入运营,威海——仁川航线客货滚装航线将增加至每周五班,威海港的对韩运输优势更为凸显。

  港口业务蒸蒸日上

  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威海港齐全的业务种类,从货运到客运,从散杂货、集装箱到滚装车辆。面对不同的业务,威海港既全面发展,又突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外贸集装箱为核心的业务结构,港口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货物集装箱化是当今海运市场的发展趋势之一,为顺应这一世界潮流,威海港不断调整生产结构,从人力、物力、财力向集装箱业务进行全面倾斜,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确立了威海港作为山东省第三大集装箱港口的地位。首先,他们从发展战略上对威海港进行了准确定位。威海港虽然是全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但与几个枢纽大港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因此,他们将自身定位于集装箱支线港和喂给港上,为公司赢得了独立的发展空间。针对目前北方港口普遍缺乏合作的现状,他们提出与周边港口“既竞争、更合作,在合作中赢得竞争优势”的港口发展新思维,在近洋航线特别是对韩航线上,积极参与竞争,充分发挥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在远洋航线上,积极谋求同青岛、天津、大连等港口在集装箱业务上的合作关系,延伸港口腹地范围,更多生成公司港口的集装箱货源。在这一正确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他们通过增加航班密度大力发展威海——韩国、日本航线,近洋航线市场占有率得到不断提高。开展了与青岛港、天津港、大连港在远洋航线的合作,大力发展外贸内支线运输,特别是2003年下半年开通了威海——青岛的集装箱外贸公共内支线。该航线着眼于为威海外贸产品转运世界各地服务,使腹地内外贸产品可以从威海直接出关,既降低了流通成本,又改善了物流环境,一举解决了远洋集装箱不能从威海直接进出口的被动局面,港口集装箱潜在的货源市场也扩大了一倍以上。航线开通以来,不仅吸引了三角轮胎、三星电子、光威渔具等大型企业,而且受到了中远、马士基等国内外大型船公司的重视,已有28家船务公司与威海港建立了业务关系。目前,该航线班次也由开航初期的每周一班增至每周两班,并计划增至天天班,使其逐步发展成为腹地内外贸货物进出口的主动脉。其次,威海港十分注重发展初期市场的培育,为扶持新航线的发展,他们采取了十分优惠的措施,尽可能降低航线运营成本,使新开航线的集装箱吞吐量稳步增长。以新港区为例,通过这种方式,集装箱货源逐年增长,2003年开始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达4.4万标准箱,比2002年增长率高达85%。特别是2004年以来,在全国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趋于平稳的情况下,新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达到了150%,全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翻了一番,迎来了集装箱跨跃式发展的新局面。

  准确的市场定位,使威海港集装箱干线、支线做到了完美的结合,集装箱班轮密度迅速增加,腹地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集装箱吞吐量及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港口集装箱业务所占比例逐年增长,到2003年,围绕集装箱而产生的业务已占港口总收入的50%以上,并且这一比例仍在不断提高,集装箱运输已成为威海港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业务,港口核心竞争力日益突出。

  伴随着集装箱吞吐量几何式增长,威海港散杂货生产也连创新高。他们利用港口作为现代化信息中心的优势通过建立了齐全的货主档案、丰富的货源档案,通过在货主与货源之间牵线搭桥,既帮着货主“娶媳妇”,又帮着货源“找婆家”,最终增加了港口吞吐量。他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出了培育港口货源的新思路,本着“他人投资赚钱我发展”的理念,2000年,石油公司在新港区建设了大型储油区,使新港成为腹地油品集散地。此外,他们还加强了工业砂、长石粉货源的基地建设,通过不断扩大投资合作的平台,走出了一条低投入、高收益的路子,向着建设集装卸、加工、中转、贸易于一体的物流中心大步迈进。针对煤炭、外贸沙等传统货源,他们认真搞好优质服务,不断提高装卸效率,使货源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吞吐量屡创新高。优质的服务使威海港不仅将本地的货源进一步集中,而且不断增强辐射能力,腹地已开始延伸到河南等中原地带,港口影响力日趋扩大。

  向机制和管理要效益

  1992年威海港下放威海市管理,成为我国和山东省港口体制改革的试点,比其他港口提前十年接受市场经济的磨练。由于缺少政府专项资金投入,威海港一直靠自身滚动发展,虽然资产规模增长平缓,但是资产质量十分优良,长期以来始终保持高效运转。作为同等规模的港口,威海港职工人数仅是其他港口的不足一半。2001年威海港又率先改制设立股份公司,通过管理层持股,将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结合,建立了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力制衡、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公司管理层本着股东收益和公司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不断引入竞争机制,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实施全员竞聘上岗,进一步精简管理人员,优化员工队伍,并通过实行财务、资金、物资、车辆的统一管理,最大程度挖掘公司潜能,减少了费用成本上的“跑、冒、滴、漏”现象,增加了公司收益。特别是在成本管理上,威海港更是有独到之处,与其他港口同时建造的拖轮,通过科学招标,他们的拖轮功能更先进,费用却降低20%多。为提高集装箱装卸效率,他们决定上马桥吊,但当时国内最便宜的桥吊也需三四千万元,他们经过与有关厂家的反复研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桥吊,造价仅一千多万元,既满足了港口的需要,又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夯实基础后劲十足

  市场如战场,威海港的决策者们深深意识到:必须要以超前的眼光,加快港口建设步伐,不断完善港口功能,才能保持港口持续、快速发展。

  为此,2000年以来,他们先后投资1亿多元进行港口基本建设和购置大量先进的生产设备。

  集装箱正面吊和集装箱岸边装卸桥的投入使用,结束了威海港没有大型集装箱岸边装卸设备的历史,极大地提高了集装箱装卸效率和集装箱业务的竞争力,为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大马力拖轮的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港口拖带能力不足的状况,提高了港口靠离泊大吨位船舶的能力,满足了船舶大型化的需要。

  进港铁路的建成通车,使港铁联运成为现实,延伸了威海港的货源腹地,拓宽了货源渠道,减少了货物流通环节,加快了流通速度,威海港加速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而现代化滚装船浮桥工程的建成,又为威海港开通大型客滚船舶提供了设施保障。

  新的国际候船厅宽敞明亮、豪华气派,厅内电子显示屏、背投式电视墙、网络监控系统等现代设施一应俱全,在我国北方国际候船厅中首屈一指,为国际旅客创造了良好的候船和通关环境。

  2004年以来,为进一步提高集散港速度,疏港铁路扩能改建工程已全面开工,疏港高速公路也已列入建设计划,“两路”的建成通车必将给港口插上两只腾飞的翅膀,实现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目标。

  持续发展前景广阔

  作为日韩制造业外迁的主要承接区域,胶东半岛正在努力建设“面向日韩及欧美发达国家的加工制造基地”,经济增长十分迅速,2010年将建设成为世界级制造中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近6倍。公司直接经济腹地威海市是我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和全国综合经济实力50强城市之一,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全国第三家封关运营的出口加工区,是山东省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运行质量最好、外向型经济特征最为明显的城市。

  面向未来,威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主攻韩日、扩大港台、开拓欧美”的战略,提出要建设制造业基地、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历史给了威海港提升实力的大好机遇!

  公司将牢牢把握港口行业和胶东半岛新一轮大发展的双重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与韩国、日本及辽东半岛隔海相望的地理优势和半岛国际制造基地外贸集装箱成箱优势,紧紧抓住外贸集装箱业务核心,以韩日业务为特色和基础,以欧美和东南亚业务为拓展方向,通过实施六项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资本市场融资发展战略,打破港口发展的资金瓶颈;实施港区功能调整战略,突破港口规模限制;实施产业滚动发展战略,打开公司业务空间;实施港口区位化发展和港口协作战略,发展与更大规模港口的合作伙伴关系;实施低成本战略应对与更大港口不可避免的竞争,实施港口品牌战略挤压中小港口在竞争中的市场份额;凭港口垄断性质和港口韩日特色,牢牢控制基础客户。用三至五年的时间使威海港发展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沿海客运港、重要的集装箱支线港、青岛港最大的集装箱喂给港,并实现从传统港口企业向港口综合物流企业的跨越,逐步使公司发展成为我国沿海港口中运营效率高、成本控制严、盈利能力强、服务功能全、发展后劲足的现代化港口物流品牌企业。

  为实现上述目标,加快威海新港三期工程建设势在必然。目前,三期工程已完成工程初步设计工作,正进行大临工程建设工作。威海港新港区三期工程预计2004年正式开工,2年后工程建设完工,公司将新增2个2万吨级泊位,新增年吞吐能力80万吨。此外,根据山东省港口总体规划,威海港新区还将建设12个深水泊位,使港口深水泊位数量由目前的4个增加到18个,最大达到10万吨级,年新增吞吐能力超过500万吨。在加快码头泊位建设的同时,威海港还将在新港区建设大型物流园区,广泛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使公司的服务范围由港口服务转变为以基于港口的物流服务,致力于将威海港发展为面向全市、辐射胶东半岛的大型国际物流中心。

  浩瀚碧海,涌流日月。随着世界经贸往来的日趋活跃,自我加压、永不满足的威海港人,必将继续以“以港兴市”为己任,高扬港航人壮美灿烂的梦想,开创出威港股份更为辉煌的前程,为腹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搭建起更加畅达的“金桥”!

初审:孙玲姿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胶东头条客户端   简介:提供烟台新闻、国内国际报道、便民信息、网上民声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新闻爆料

爆料热线电话:8200999
中国电信提供技术支持
网友交流QQ群:41885496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