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庆芝的新兴家庭生活服务中心不大,只有不足10平方的一间房,没有暖气,更没有空调。在风雪交加的日子里,这间屋里有些冷,但对牟庆芝和许多到这里寻找工作的人来说,这里是一个温暖的家。
今年49岁的牟庆芝家住在开发区,原来是烟台化纤地毯股份有限公司一名女工。1998年5月,牟庆芝夫妻双双离开了朝夕相处十几年的工厂,成了失业人员。一家人要生活,女儿要上学,失去经济来源的变故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的艰难,还有烦躁、苦恼甚至对生活的失望和怀疑。“那感觉就像突然跌进了冰窖,从头到脚冰凉一片”,谈起当初的情形,牟庆芝的眼里仍有一丝伤感。
“是妇联的同志给我送来了温暖”,茫然中,牟庆芝敲开了开发区妇联的大门,也敲开了新生活的大门。当地妇联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建议她从事家政工作。牟庆芝指着挂在墙上的“家政服务技能要求”、“服务工作人员准则”等告诉记者,所有这些都是妇联有关同志帮自己编写的,“营业执照还是妇联张宝玲主席和我一起去办理的”。在妇联的帮扶下,牟庆芝的“新兴家庭服务中心”终于在1998年底成立了。经过4年多的努力,新兴家庭服务中心已小有名气,由开业之初的仅能提供洗衣服、打扫卫生等简单服务,发展到集家庭护理、家教、求职、买房租房等10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机构。牟庆芝说,创业之初,自己是“两眼一抹黑,啥也不懂”,妇联的同志便经常上门来,主动帮她培训用工、讲解注意事项,并带她到市妇联家政服务中心参观学习。
就在我们采访时,开发区妇联的张宝玲主席顶着一头雪花走了进来。一进门,她拉着牟庆芝的手问起了给顿汉布什公司联系用工的事情。据张宝玲介绍,在牟庆芝的联系下,已经先后有100多名下岗女职工从这里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现在,在她这里长期签有家政用工协议的就有140多人,“一人带动百人,庆芝做了不少好事啊!”“对呀!”到屋里避雪的曲月卿大娘接上了话茬说,自己的小女儿卜宪花就是在牟庆芝的联系下,重新找到了工作。曲大娘说,她就在服务中心边上的粮店看门,平时看到的“暖人心的事太多了”。前几天,从安徽来的战新丽一家三口,都是牟庆芝跑前跑后给联系的工作。
告别时,牟庆芝真诚地对我们说,“没有党和政府、社会的关爱,就没有现在这个服务中心。我这里只是一个中转站,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份关爱尽可能传递给更多的人。”
针对下岗失业女职工特别是大龄女职工再就业难、生活难问题,我市妇联以“心连心”社区服务工程为载体,帮助她们向社区服务业发展。目前,我市已创办家政服务公司、社区家政服务站160多处,安置下岗女职工5700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