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助弱势群体是全社会共同发动的一场爱心活动,但记者昨天在采访此类题材时,却发现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部分受助群体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家庭情况公诸于众,甚至拒绝接受媒体采访。原因何在?记者进行了深入探究。
在承租廉租住房时,为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按照规定,经复审合格的申请人家庭情况要进行公示,征询社会监督意见。原计划在媒体上公示,可是遭到受助家庭的拒绝。一位特困户认为,“把我家的经济情况张扬出去后,让人说三道四,恐怕儿子连媳妇都娶不到。”觉得穷是件丢脸的事,公诸于众更是颜面无光,这是多数受助家庭不愿“露穷”的普遍心理。
采访中,记者还碰到过一件更为尴尬的事。某企业长年资助一夫妻均下岗的特困家庭。该家庭的男主人瘫痪在床多年,家里还有一对正上学的儿女,每月仅靠领取失业金生活。逢年过节,企业职工享受的福利都会给这个家送一份。当记者提出想为这个家庭拍一幅新闻照片时,这家的女儿满脸通红,将记者赶出家门。后来其母亲打电话解释说:“孩子害怕在学校被人看不起。”
毓璜顶医院康复科心理门诊主任张鲁诚分析认为,这种现象除了缘于人皆有之的最基本的自尊外,主要是社会发展和社会风气转变的必然结果。“穷孩子在学校受歧视,穷人家娶媳妇困难,这些现象确实在当今社会随处可见。金钱至上的风气已经弥漫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当然,受助家庭也应摆正心态,毕竟贫穷不等于没有志气。而有关部门在帮助弱势群体时,可以考虑采取对方更易接受的较为艺术的手段。
编后
新年春节将临,为弱势群体“送温暖、献爱心”的活动多起来,各单位在落实扶贫帮困政策时,也应该站在受助者的角度多想一些,多办一些实事,不要变成走过场、搞形式,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