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全家团圆的西方节日,在本埠,却被年轻人演绎成自己的“专利”,甚至当成了第二个“情人节”。记者昨天在采访中发现,今年的圣诞节里,不少年轻人只顾朋友聚会乐融融,却根本没有想到父母在家形单影只。圣诞节不只有欢声笑语,还有被人遗忘的冷清角落。
圣诞夜,无论是大众化的美食城,还是肯德基快餐店、高档的音乐西餐厅,成双成对的情侣比举家出行或三五朋友聚会的比例大得多。太平洋大酒店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二楼中餐厅消费的顾客,七成以上是情侣:“很少看见有人带了自己的父母来用餐。”一位姓周的先生甚至这样说:“圣诞节就是第二个情人节,属于我们年轻人的,和父母在一起不能尽兴。”而独自在家的周大爷则说:“我们也懂得圣诞节,但是更愿过自己的传统节日,就是过洋节,也不是这种过法——孩子到了半夜12点还不回家!”
商店、超市更是一面“镜子”。华联商厦一位营业员告诉记者,这两天的礼品绝大多数都是男士买给女朋友的。而化妆品柜台也“沾”了圣诞节的光,一些女士在恋人或丈夫的陪伴下,满脸幸福地挑选着化妆礼盒。相反,老年人保健品却销量平平,甚至不及平时卖得好。
年轻人聚在一起轻松逍遥的同时,也由于自身素质加上酒精刺激的作用带来了一些“火爆”场面。记者在采访中听说了这样一件事,上夼路一家酒吧刚开业时生意兴隆,附近的外国人经常光顾。有一次十几个年轻人在此喝酒划拳,其喧哗吵闹声太大,影响了隔壁来过圣诞节的“老外”,从此,这家酒吧在圣诞节就很少有“老外”来了。
芝罘区公安局宣教科一位负责人说,近几年来,由于圣诞节年轻人搞朋友聚会,酗酒闹事的案件有增无减。“年轻人在一起,喝上点酒就容易出事。而且一般人数众多,打斗起来情况严重。如果家庭聚会多一点,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领着老婆孩子,谁好意思和别人闹呢?”
变了味的圣诞节,亲情被“晾”到一边。消费火爆了,其文化内涵和家庭气氛却显得冷冷清清,值得深思。(本报记者李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