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港城圣诞节(上篇):我们比“老外”还狂欢?

来源:烟台晚报  2002-12-27 10:06:09
A+A- | 纠错

  在今年圣诞节带来的岁末狂欢中,本埠市民对过洋节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昨天记者在市区几家大酒店采访时发现,本埠市民和身在烟台的外国友人的过节方式,有一些耐人寻味的不同之处。

  在25日的狂欢夜里,金海湾酒店的西餐扒房只有两个老外在场,而在中餐厅的冷餐酒会上却有200多名本地人。虽然酒店推出了圣诞套餐,但中外客人点的菜却截然不同———老外要了简单的纯西餐:火鸡、牛排、洋酒,而烟台人吃的是本地菜:鲍鱼、炸板虾、煮螃蟹,加上频频相劝的高档酒。消费金额差别也很大———两个老外共用去300多元,中餐厅的标准每人则是288元。“看得出,那些老外们的心情并不是很好,吃饭时几乎没有说话的。大部分外国人都回国团圆了,留下来的人感觉更孤单。”在咨询顾客用餐意见的时候,金海湾酒店的衣经理得出了这个结论:“他们说假如在国内,应该是一家人围着壁炉,吃着烤火鸡,互赠礼物,非常快乐,今晚这顿饭吃得并不开心。”酒店在西餐扒房安排了萨克斯乐手演奏《回家》,而中餐厅的文娱节目仍是传统的中国特色,如抽奖、卡拉OK等。一边是人声鼎沸,一边却是相对无语,很难说这个圣诞节为谁准备?

  在妃赐比萨,澳大利亚人Joel和新西兰女孩Miranda对记者说,虽然不少中国人越来越重视圣诞节,但其实他们并不理解圣诞节究竟是什么意思,只是单纯地为狂欢而狂欢。比萨店里只提供西餐,但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吃法绝对不同:“他们能点好多好多的菜,放到桌子中间,拼起来吃。而我们西方人是单份买,够自己吃的就行了。”

  在采访中,一些关注社会现象的人士说,圣诞节“本土化”是中西方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在中外人士过节方式的映衬下,国人的一些行动其实有很多误区,这些误区应引起国人充分的重视,因为在对外开放这个大背景下,有些误区确实能影响开放的进程。(本报记者李志娟)

初审:孙玲姿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