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我市共有2.55万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为45%,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3.4%,首次出现了失业职工再就业人数大于新增人数的喜人局面。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在成绩的背后,包含着党和政府对下岗失业职工无尽的关爱。就业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更难。然而,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对人民群众满腔的爱,千方百计破解再就业难题,用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创造岗位劲风鼓起千重帆
下岗职工曲言平创办的裕祥搬家公司如今红红火火,业务应接不暇,还先后安置了4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谈起今天的成功,曲言平深有感触地说:“是党和政府为我开出了一片创业新天地。事实让我认识到,下岗并不可怕,有党和政府对下岗职工的关爱,下岗失业职工就有希望。”
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执政为民,而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就是执政为民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岗职工家庭的每一分忧虑,每一分疾苦,都让市领导寝食难安。在一次会议上,市委书记焉荣竹动情地说:“下岗失业职工为国家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下岗本身也是一种贡献。我们要像帮助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帮助他们。”
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下岗失业职工,尽快让他们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市领导一再强调:要把加快发展作为实现再就业的根本出路。根据市领导的指示精神,有关部门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8月6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意见》,把加快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摆到了第一位,明确提出,在加快国有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同时,鼓励发展个体、私营、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具有市场潜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社会迫切需要的社区服务业、物业管理业等,不断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
发展能创造岗位,发展能促进再就业。很快,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就收到了明显效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新增个体私营企业3.9万户,而这些新建企业,纷纷将新创岗位提供给了下岗失业职工。天天水产有限公司一下子就招了80名下岗职工,新大陆物业公司招了20人,鲁通公司招了16人……而在市劳动部门即将举办的“送岗位”活动中,又有许多新建企业报名加入进来:心连心物业公司准备招50人,德力精密机械公司准备招15人……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市仅新建企业就吸纳下岗失业职工4500多人。与此同时,全市还建立社区就业组织60个,吸纳2464人就业,新建劳服企业24个,吸纳610人就业。
“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将产生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下岗再就业的空间将得到极大拓展。”说起再就业形势,劳动部门的同志不无乐观地表示。
就业援助真情无价,爱心无限
在46岁的罗忠志知道自己被聘为市就业办保安员的那一刻,这位坚强的汉子不禁流下了眼泪:“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现在我肯定还在整天为生计到处奔波。”
目前,我市失业职工中像老罗一样的大龄下岗人员占了51.4%。在劳动力市场上,招用40岁以上大龄人员的用工单位比较少;而且由于他们技能单一,即使能有机会上岗,工作也不稳定,工资待遇也不高。大龄下岗职工再就业,是再就业工作中的难点。
对大龄下岗职工,特别是40岁以上女工、50岁以上男工的再就业,应当有个专门的政策。市领导明确要求,劳动部门要调查清楚我市“4050”人员情况,在此基础上拿出专门的解决“4050”人员再就业问题的方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有关部门迅速开展工作,很快,一个财政出钱为大龄下岗职工“买岗位”的方案形成了:对女满40周岁、男满50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就业困难的失业人员和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失业人员,政府通过开发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岗位、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商业综合保险补贴、岗位开发补贴等措施,给予即时就业援助。安置“4050”人员的单位,每满一年,给予1000元的岗位开发补贴,签定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每年给予500元的岗位开发补贴,并办理相应的社会保障。
方案有了,问题也来了:据劳动部门统计,实施“4050”援助计划,全市共需要援助资金760多万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我市正处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事业都急需大笔的资金。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拿出这么多钱,行吗?“这个钱是直接用在老百姓身上的,再多、再困难也要坚决拿出来、安排好!”市委、市政府的态度明确而坚定。
9月6日,烟台市劳动力市场,第一次“4050”下岗职工专场招聘会在此举行。42个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岗位409个,125名“4050”下岗职工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我今年42岁了,这是政府专门为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举办的再就业专项市场,年轻的还不让来呢。”下岗职工刘志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市里就先后组织了3场“4050”专场招聘。3场专场招聘,共有163个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岗位1702个,近千名“4050”人员应聘上岗。
为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用工秩序,为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我市又正式出台了《关于腾岗安置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通知》,明确要求驻市区的中央、省、市机关和事业单位、社区清岗腾岗安置,腾出编外使用的勤杂工、门卫、保安、保洁、维修、烹调面点、驾驶员、停车场管理、公共环境绿化、电梯操作等后勤服务岗位,用于安置“4050”下岗职工。
市里专门成立3个腾岗安置督查小组,深入企事业单位,逐个落实腾岗情况。按照《通知》要求,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市电业局一下子就拿出了20个岗位,检验检疫局腾出了12个岗位,市就业办腾出了6个岗位,医疗保险处腾出了3个岗位……
政策扶持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
在工厂工作了10多年,一下子下了岗,一家人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就在姜宏夫妇一筹莫展时,今年11月,有关部门将他们介绍到三站龙顺服装城下岗职工创业园。在那里,姜宏夫妇开办了一家服装店,享受优惠政策,生意做得颇为红火。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市委、市政府领导认为,攻克再就业难关,只通过政府送岗位这一条渠道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政策扶持,充分发挥下岗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他们自主创业。为此,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下岗职工自主创业的措施:城镇失业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3年内免收工商行政管理费,3年内免征营业税及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开业1年内免收工商行政管理费。从事个体经营的失业职工,3年内免征个人所得税。失业职工开垦“四荒”的,3年免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
下岗失业职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游泳,还需要背后有所依托。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对没有技能的下岗职工要进行免费培训,同时对城镇失业职工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实行小额贷款担保优惠政策。
34岁的张亚平就是在市委、市政府优惠政策鼓励下,走上自主创业之路的。市就业办组织的服装剪裁班为她学有所长提供了机会,经过学习培训,今年9月,张亚平毕业了,从一无所长变成了服装剪裁高手。有了一技之长的她在塔山市场开了一家服装店,凭高超的手艺赢得了顾客的青睐,生意日见红火。“明年,我要扩大店面呢!”张亚平笑着对记者说。
据统计,我市今年共培训失业职工7103人,培训后再就业3694人,再就业率达到52%,其中有2513人像张亚平一样,走上了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之路。
真情倾注再就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再就业这道难关一定会很快攻克。(记者邹海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