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月20日,上海通用汽车烟台新基地浮出水面,第一辆“烟台制造”的赛欧驶下生产线,人们惊呼“赛欧,来了!”——
想必,人们对“赛欧”这个轿车品牌再熟悉不过了,但上海通用把赛欧生产基地移师烟台,让港城市民在自己的家门口如此亲密地接触赛欧,如此强烈地感受到家庭轿车迅猛发展的脉搏,却是许多人没有想到的。欣喜之余,人们又不禁想了解“赛欧”背后更多的信息。带着这个任务,记者走进了位于开发区的SGM烟台基地。
烟台上海实现“零距离”
SGM烟台基地对烟台人来说,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说熟悉,是那蓝白相间的厂房、那熟悉的SGM(上海通用)标志;说陌生,是先进的流水线设备,柔性化精益生产体系……
在“赛欧”基地,工作人员都将“烟台”与“上海”之间划上了“=”号。“烟台和上海虽然相隔千里,但两地之间交流却是‘零距离’。在两地,我们使用电话拨的是分机;当我们的计算机接上网时,就在一个网络上工作,通过同一个电子邮件系统,两地间出差的员工在网络上工作时根本没有身处异地的感觉。”在烟台基地负责IT工作的朱道源告诉记者。
在烟台基地,通过ERP管理系统,就能把每分每秒收集来自生产线的信息,同步传送到上海浦东金桥总部的大型服务器上,进行运算、控制。其精益生产体系与总部同出一源,指令保持一致。
先进的信息系统,使烟台基地与上海融为一体,同时烟台基地的各个管理、生产部门和环节也进入快捷的“绿色通道”,并能与通用汽车在全球的各种资源互通,分享经营、产品、质量、供应商等信息,企业整个价值链上的每根链条的连接,都能保持紧凑、流畅。
赛欧由可赛“逆向”而来
“烟台造”的第一辆赛欧已经下线,改写了山东轿车工业空白的历史。据了解,明年5月份,赛欧将批量生产。
说到赛欧,不能不提欧宝的可赛(英文名为CORSA)。可赛是欧洲非常成熟的一种车型,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
众所周知,第一辆赛欧是2000年12月12日正式下线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她是在欧宝二代平台的基础上做了100多项改进而来的。从外形、内饰、底盘、发动机的重新标定和匹配、到空调系统的重新设计,所有这些都根据中国用户的习惯和喜爱进行了改进。
“在中国,你可以在一年之内创造出不输于YAHOO的网站,也可以在十年内建造起世界家电、手机制造基地,但很难在几十年内成就一个可以达到国际水平的汽车工业。”SGM总经理陈虹对为何实施“逆向工程”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对于SGM这样的合资企业来说,现在能做的不是在条件不具备的前提下完全地自我开发,而是引入国外成熟的产品平台并按照中国的国情实行本土化改造。按照SGM的赢利水平,如果自主开发一款新品,暂不论其将来的市场前景如何,光是巨额的开发费用就能将企业拖垮,自主开发并不是一条可行之路。
据来自上海通用的工作人员介绍,欧宝可赛第三代和赛欧推出市场的角度都是从是否适合用户需求出发,但两个用户群体的特点不同,所以赛欧并不见得会比欧宝可赛第三代差,她比原车型更加接近中国用户。
质量是“制造”出来的
记者在与烟台基地的工作人员交谈中,他们谈的最多的是“制造质量”。
在GMS(GeneralManufacturingSystem,通用制造体系的简称)系统里有一条颇为奇怪的原则: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这条原则似乎有悖于常规的质量检验原则。实际上,在仔细研究了整个产品的生产流程之后,才发现这是一条真理。
在厂房里,你可以看见精益生产在生产线上的运用,生产线上每个工人的岗位旁边都有一根黄线,一旦发现问题解决不了就拉这根黄线,一拉黄线就有灯光和音乐反应,现场工程师就会赶到那里帮其解决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生产线就会在两分钟之内停下来,一直到这个问题解决掉再拉一下这根黄线再继续开始。这就叫不制造、不接受、不传递缺陷的产品。
在整个质量环节中,“不接受缺陷、不制造缺陷、不传递缺陷”只是其中一条最基本的原则。这条原则实际上就是把每一个工位,无论是上一道工序还是下一道工序都首先看作是彼此的客户,本岗位、本客户不接受上一道工序传来的缺陷,同时自己也不能产生失误和差错。
“制造质量”的本质在于把质量观念置于整个产品生产制造环节,而非仅仅是最后的一道检验的环节。它的意义在于不同环节、不同流程的工位心中都要树立质量的观念,每发现一处缺陷都把他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只是一个理念,并不意味着真的没有质量检验关。实际上,在总装线上,一辆车装配完成,经过规定检验合格后,仍旧需要送到封闭的、更加严格的检验部门进行诸如耐久性、淋雨等实验。(记者 赵巍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