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瓶安全 警钟常鸣

来源:烟台日报  2002-12-25 15:23:18
A+A- | 纠错

  12月23日下午,市区一辆满载液化气瓶的货车因液化气泄漏当街起火,烧毁三家店铺。目前,我市约有12万只需报废的液化气瓶还在流通使用——

             气瓶安全警钟常鸣

  液化气瓶藏隐患

  液化气瓶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又因其频繁发生的事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000年4月1日,莱州市平里店镇西北障村一村民家中发生液化气瓶爆炸事故,3间房屋被炸塌,造成两名儿童受伤。今年4月,市区大马路一平房内发生液化气瓶爆炸事故,将平房夷为平地。6月1日,烟台开发区一户居民家中液化气瓶发生泄漏爆炸,厨房被炸毁,一人被烧伤。12月23日下午,市区上夼东路因液化气泄漏引发火灾,三家店铺被烧毁……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以来,我市发生比较大的气瓶爆炸事故16起,造成8人死亡,18人受伤。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气瓶事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去年11月份至今,我市就发生5起气瓶爆炸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市液化气瓶的拥有量在90—100万只左右。市锅检所检验结果表明,我市目前至少12%以上的液化气瓶已经达到使用年限,需要报废,如此算来,我市目前大约有10.8—12万只需报废气瓶还在流通使用。锅检所的负责同志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在我市居民家庭中,有十多万只“不定时炸弹”静静地潜伏着,随时会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意识淡漠令人忧

  液化气市场无序发展是气瓶事故频发的罪魁祸首。在液化气尚属紧俏商品的年代,我市各大企业纷纷建立福利性液化气充装站。近年来,国家允许私人经营液化石油气,充装站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目前,我市有大小气站200多家,无论绝对密度还是分布密度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充装站之间展开激烈竞争。一些不法商贩见利忘义,不仅以次充好,缺斤少两,而且对进站钢瓶根本不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埋下了隐患。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不久前对某县级市的16个液化气经营点进行检查,竟发现其中15个没办经营许可证,10个没办营业执照。这样的经营点怎么可能具备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呢?

  市民安全意识淡漠也是气瓶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一些市民心存侥幸心理,为了少花钱,宁肯到旧货市场低价购买二手残次报废气瓶。还有的市民为了“提高”液化气的使用率,多装、超装气体,用火烘烤气瓶,这些都是引发事故的导火索。

  市锅检所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过去液化气瓶事故较少,是因为那时液化气刚刚普及,钢瓶大多是新购进的。经过10多年的使用后,这些气瓶已“廉颇老矣”,不及时检验报废,必然会后患无穷。

  规范整顿液化气市场

  气瓶质量关乎人们的身家性命,来不得半点马虎。为消除气瓶隐患,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并制订了《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规定》。作为产品质量监察部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督察力度,果断关停一些达不到安全要求的气站,净化液化气市场。同时,要尽快建立气瓶定期强制送检报废制度,决不能让过期气瓶继续流通使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外地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对无序的液化气市场进行整顿,砍掉规模较小的私人营业点,通过严格把关,授权几个技术水平高、管理严格的大型充气站对液化气进行集中销售,减少了事故的发生。这种有序发展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初审:孙玲姿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