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界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系列报道:一枝一叶总关情

来源:烟台日报  2002-12-25 15:23:27
A+A- | 纠错

时值隆冬,朔气袭人,然而港城大地上却到处是融融的暖意。全市上下访贫问苦,为困难职工、困难企业排忧解难的热情,与严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市委、市政府着力营造扶贫帮困、共同富裕的社会氛围,积极营造扶贫帮困机制,为困难群众送去了温暖和信心。

  廉租住房大庇寒士俱欢颜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芝罘区低保户宋建钢从心里感受到了灼人的温暖:到春节前,他有望和其他126户家庭一起喜迁新居。听说为困难群众提供的廉租房有50多个平方,这让多年来寄住在他人8平方米平房的宋建钢喜极而泣--安居才能乐业,对许多居无定所的困难群众来说,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是他们心中最美的梦想。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市委、市政府一直将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放在心头,将廉租住房的建设和分配视为执政为民的一件“民心工程”,高度重视,积极运作。1999年11月14日,市政府第25次市长办公会明确提出建设廉租住房的方案,并于当年12月3日下发135号文,确定了烟台市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实施细则。今年,我市又投入1000万元,在芝罘区蓁山屯、幸福一带建造了127套水、电、暖、煤气等生活设施齐全的127套廉租房,向市直和芝罘区范围内的低保户、夫妻双下岗家庭、特困家庭等经济困难的无房户敞开了“圆梦”的大门。

  “廉租房的一砖一瓦都凝结着市委、市政府对困难群众的一片真情”,市房管局副局长王金永深有感触地说,从廉租房方案的提出一直到申请用户的资格审查,事无巨细,几乎每一项工作市领导都亲自过问。在建设过程中,市领导多次强调,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确保困难家庭“住得上房,住得起房”。按照市政府规定,新建廉租房户建筑面积都控制在55平方米以下,力求经济安全,真正满足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王金永告诉记者,不久前,市委书记焉荣竹、副书记范庆梅在听取廉租房工作汇报时,还详细询问了相关租金标准,并建议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减轻困难群众负担”。他说,房管局已经专门对此进行了研究,准备将廉租房的租金适当下调。

  在王金永的办公桌上,写有“廉租房”字样的大红信封已经准备好了。在春节前,这个装有廉租房钥匙的信封将交到宋建钢等127户经过逐户审核并张榜公示的困难群众手中。到房管局打听廉租房消息的一位王姓群众言语中透露出激动:“党和政府交给困难群众的不仅仅是一把房屋钥匙,是一片难以忘怀的爱民之心!”

  低保调高编织社会保障网

  11月19日,市政府下发117号文,决定从2003年1月1日起,将市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195元调整为220元。这一消息让困难群众交口称赞,形象地比喻为给低保群众接上了“生活脐带”。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我市城镇居民已经跨入小康社会,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低收入群众仍面临着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困难。据民政部门10月底的调查统计,我市在低保调整前共有低保对象4420户,9595人。

  同顶一片天,同饮一方水,心相连,情难断。困难群众的冷暖是一份永远无法放弃的牵挂,时刻牵动着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心。市委书记焉荣竹在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上,以“吃饺子”为比喻,要求各级各部门从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深入扎实地做好救助帮扶困难群众工作,“我们不能奢望让困难群众过年时都吃上虾仁饺子,但我们要以为民之心、爱民之情保证他们起码吃到三鲜饺子”。其言切切,其情殷殷,深深打动了在座党员干部的心。年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听取民政部门汇报时,也明确要求对市区最低生活保障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确保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切实保障”。

  市民政局副局长鲍寿庆介绍说,今年8月,市民政、统计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联合对芝罘、福山、莱山等100户低保家庭的8大项41类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进行细致调查访问后,得出分析结论:除医疗费用支出过高外,这些贫困家庭其他支出均属低标准;市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为220元是符合贫困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

  调查结果出来了,更大的问题摆在了决策者的面前:资金从哪里来?财政局社会保障科王传才科长说,我市今年各级财政用于低保的资金为1207.2万元,低保调高后,全市预计将达到2000多万元。今年又是我市大事要事不断的一年,城市改造建设、离休干部两费确保等工作任务重,资金需求大。全市工作像一张挂着无数铃铛的大网,动动哪个铃铛,哪个铃铛都响着要钱……

  “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是当前第一位的大事,其他事项的资金可以缓一缓、停一停,这件事一分钟也不能耽误!”市委、市政府为此听取了多少次汇报、召开了多少次调度、协调,全民参与共筑温暖大家庭,市领导打过多少次电话,鲍寿庆已经记不清了,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这番话却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中。接下来的工作中,不但低保调高的方案得以确定,而且将原先以应得收入为依据确定低保对象改为以实际收入为标准,进一步扩大了低保的覆盖面。根据调整标准,仅市区就将新增低保对象约4400多人,年增加保障金160万元。“调整后的标准高于济南、青岛,为全省最高低保标准”,市财政局有关人员说,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他们将调整支出,压缩一般性开支,集中资金保证低保调高落到实处,“切实把好事办好”。

  政府作为社会保障的主体,在扶助弱势群体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毕竟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市委、市政府决定,发动全市上下共同参与,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社会性弱势群体救助工作。

  6月17日,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社会性弱势群体救助工作的意见》后,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募集资金2000多万元,全市上下掀起了扶贫解困的热潮。满载着全市36万多名干部群众真情的“爱心一日捐”,向困难学生、困难职工、困难居民家庭伸出了热情的双手:据统计,截至12月17日,13256名困难学生、8171个困难家庭共收到发放的捐款811.5万元。

  翡翠小区42岁的宋海燕通过4050再就业专项市场实现了重新上岗,她激动地说:“我知道岗位是政府花钱为我们买的,这份关爱,我们永远铭记在心!”40岁的下岗母亲,50岁的下岗父亲,近年成为再就业难点。8月6日,我市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政府花钱买岗位的再就业援助计划。一方面,对全市女40、男50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以及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失业职工广泛开展了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送技能等就业援助活动。另一方面,采取政府运作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清退后勤服务岗位不合理用工,腾岗安置困难群体就业工作。

  与此同时,团市委、工会、妇联等纷纷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开展了志愿者协会、“走百企、进千户、访万人”、“巾帼服务工程”等一系列活动,在困难群众心中荡起了缕缕春风……市民政局救灾救济科武忠善科长深有感触地说,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支持下,一张以城乡低保为主体、社会互助为辅助、优惠政策相配套、社区组织为依托的社会保障网已经基本织就。

  爱心化甘霖,真情暖人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唱下,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协唱中,一曲关心、帮扶困难群众的大合唱在港城大地上越来越嘹亮,越来越雄浑。(杨松涛)

初审:孙玲姿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