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后的首批大学毕业生——走好就业路

来源:烟台日报  2002-12-22 11:25:14
A+A- | 纠错

  明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第一批本科毕业生将走上工作岗位,我市4所高校毕业生增加近40%,他们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走好就业路。

  形势严峻压力陡增

  

  “我现在要抓紧时间学习英语、计算机,多考几个证出来,增添就业的砝码!”坐在记者面前的李晨急切之情溢于言表。21岁的他是煤炭经济学院工程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99级本科生,马上面临毕业。同班里的其他34名同学一样,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使他在紧张准备求职材料的同时,也在尽可能利用一切时间充实自己的就业技能。李晨的寒假日程也安排得满满当当:回家过完春节后,他将去北京、上海等地参加当地的人才交流会,抓住一切机会“推销”自己。

  明年毕业的“李晨们”,是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第一批本科毕业生,届时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212万,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30%。从我市的情况来看,仅煤炭经济学院、烟台大学、师范学院、莱阳农学院4所高校就有毕业生近11000名,比去年增加了3000余名,增幅近40%,高于全国增幅近10个百分点。在社会就业岗位供给已趋紧张的情况下,一下子又增加这么多的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从来自各高校的招聘信息看,就业形势也确实不容乐观。一方面,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不高,各地反馈的人才招聘会信息显示,应聘者的数量往往是用人数量的几倍。截至目前,“惠顾”我市一家高校的用人单位只有可怜的十几家,签约的学生寥寥无几,明显少于往年。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的“胃口”也越来越大,面对供需比例失衡的市场,用人单位开始了“挑三拣四”,列出的招人条件越来越高,有些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

  调整心态广开门路

  李晨的选择颇耐人寻味!成绩优秀的他打算去北京、上海等地,但他对工作单位的选择却比较现实,不一定上来就要有高工资,只要先能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就行。他说:“现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找个工作不容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能像李晨这样比较现实的学生并不多,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受传统观念束缚,就业扎堆的现象突出:54%的大学生就业非沿海发达城市不去,非工资高、待遇好的大公司不去;30%左右的毕业生,宁愿进机关、企事业单位,也不愿去企业,假如非要去,首选效益好的国有大企业。由于毕业生中相当普遍地存有这种心理,一些内陆地区和民营企业到我市高校招聘时经常空手而返。

  “就业形势早已今非昔比!大学生想要顺利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就要‘量体裁衣’,对自己有个客观评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生处处长孙祥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就业形势的变化,要求毕业生也要改变那种传统的就业观念。目前,偏远地区、基层、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就业环境虽然不太如人意,但这种状况正在逐步改变,毕业生到这些地方就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就业服务指引迷津

  姜克琰是师范学院的大四生,四年大学生活,她很少迈出校门。面临毕业踏上社会,如何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社会?这对于原本就对社会知之甚少的她来说,实在是件挠头事。其实,她的难题也是即将走出校园的大部分大学生亟待解决的难题。

  告别了过去指令性“分配”时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尽快架起毕业生和用人市场之间的沟通桥梁已成为必然。令人欣慰的是,一些高校已经采取了实质行动。寒假前,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的1401名毕业生,每人都拿到了一本厚厚的“2003年毕业生就业指导材料”。材料上各种就业政策、就业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一应俱全,甚至如何写求职信等细节都周到地为学生们考虑到了。孙祥斌告诉记者:“其实,提供就业材料只是一个方面而已,但这说明学校在学生就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一些高校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对学生进行帮助指导。还有的高校经常举办就业指导讲座,详细为广大毕业生讲解社会就业形势,国家政策等。

  我国目前共有1300多所高校,同名牌院校的毕业生相比,我市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如何帮助他们在就业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师范学院学生处处长周胜良说,我市高校的毕业生要学会宣传推销自己,学校更要积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充分展示本校学生的风采,为毕业生顺利就业铺路搭桥。

初审:孙玲姿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