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屡困扰我们的关税壁垒没有了,但是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技术壁垒非但没有消逝,反而日益增强———
知识产权:警钟震耳
人们曾经这样憧憬着:入世后,我们就能够买到便宜的进口货了,我们的产品就能进入国外市场了。然而,入世了,我们的产品并没有像预料中的那样,在国际市场上纵横驰骋,甚至还要为自己的产品向国外公司付出一笔不菲的学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因很简单。入世了,屡屡困扰我们的关税壁垒没有了,但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技术壁垒并没有消逝。入世,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知识产权的存在,也给我们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世钟声。专利、商标均已突破万件———
知识产权意识节节攀升
入世,将知识产权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入世的一年时间里,我市明显加快了知识产权工作力度:以专利、商标、版权等8部门组成的横向联合执法体系和省、市、县区知识产权部门纵向联动执法网络迅速建立;由市知识产权局、工商局、新闻出版局联合组织发起、48家企事业单位参与的“烟台市知识产权协会”开全省之先河;对大中型企业、高新企业和重点发展项目派驻的专利特派员进入企业,引导企业将科技创新、经营发展和知识产权有机结合;龙口、招远等县市区纷纷设立专利申请奖励基金……
入世,仿佛是发明创造的催化剂,大大激发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截止今年11月底,我市今年的专利申请总量达到了1338件,同比增长14.06%,累计完成专利申请10136件。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金志海称,入世的一年,是1985年专利法实施以来专利申请量增长最快的一年。
全市大中型企业的专利工作也有了长足进步:万华集团、张裕集团等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绿叶制药公司还申请了2项国际专利,为开辟和占领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三环锁业每上一个新产品都进行专利检索,提高创新起点。莱州市橡胶厂依靠专利铺就企业发展之路,其专利产品的产值、利税都占总产值和利税的60%以上,成为我市依靠专利兴厂的新典范。
与此同时,烟台苹果和龙口粉丝继烟台葡萄酒之后进入原产地域保护名单,更成为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一大亮点。同时,我市不但拥有了“张裕”等5件全国驰名商标,以新崛起的“安德利”等为首的驰名商标也达到了35件,商标总数超过万件。知识产权保护,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
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企业不足1%——
醒来,昏睡者
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墙上镌刻着林肯的一句话:“……专利制度是为人类的天才之火增添利益之油的制度”,形象地概括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制度、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然而,入世已经一年,我市仍有不少企业对这把“火”认识不足。
“将地皮、厂房、机器等硬件设备看得重于泰山,却把难以估量的无形资产处理得轻于鸿毛”,金志海告诉了记者这样一个事例:我市某企业曾以生产金丝闻名国内,然而在与德国一家公司合作后,该公司不但舍弃了自己原有的商标,在长期合作中,更将几乎所有的核心技术拱手相送,被德方申请了专利。有关人员曾忧心忡忡地告诉公司负责人,一旦合作期限到期,外方公司拥有的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将置企业于死地。谁知这位负责人竟然天真地说:“不会,我们之间的感情非常好!”
这个例子或许有些极端,但却真实反映了一些“昏睡者”的状况: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9月末,我市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企业约300家,占企业总数的0.9%,占限额以上企业的14%,还有50%的大中型企业没有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市仅有26件国际专利申请。而发达国家却一直将自主知识产权视为企业赚取高额利润的“独门绝技”,以此在世界各地跑马圈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调查显示:在我国计算机、生物技术、通讯、半导体等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外国发明专利分别占79%、87.3%、92.4%、90%。据调查,IBM公司去年赚的81亿美元的利润中,仅专利转让许可费就达17亿美元。二者相较,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
拥有先进技术,却轻易被他人据为己有;拥有广阔市场,却眼看着他人纵横驰骋。业内人士为此疾呼:自家门前的市场都不守,又何谈走向国际市场?何谈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昏睡者,该醒来了!提高意识,创新发展———
必须时刻反躬自问
知识产权是市场竞争的矛与盾,它可以开辟新的领域,同时又可以阻挡住对手的竞争,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产品市场形成垄断。入世后,关税壁垒和一般性非关税壁垒已大大削弱,而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贸易技术壁垒却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我们该怎么锻造自己的矛与盾?
国家知识产权局国际合作司司长乔德喜在今年来烟授课时认为,提高意识是关键,创新发展是出路,当务之急是企业的步子要跟上。应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引导和推动企事业单位制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建立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基金。
实际上,从我市专利的结构和转化情况来看,还必须强化原始性技术创新。与总量10136件的发明专利不相称的是,专利技术的总体实施率仍徘徊在25%左右,最终形成产业化的不到20%。尤其是专利中像中药配方、新材料等原创性、基础性专利转化率都在70%-80%左右,但因在专利总量中仅占14%左右,难以拉动整个专利产业化的比率。大多“自主知识产权”还只能称之为“自有知识产权”。最让人担心的是,在大部分企业的意识中都习惯于传统的价格和成本竞争,而不适应以知识产权等非价格竞争。加强技术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在入世后这已变得越来越紧迫了。
有关人士指出,国际竞争是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在市场棋局的“楚汉相争”中,谁能预见到未来的生机与危机,谁以知识产权占得先机,谁就能使自己永远处于主动的发展状态。为此,我们应当在卧薪尝胆地提高自主发明创造能力的同时,时时刻刻反躬自问:“我们拥有多少自主知识产权?我们的知识产权有多少转化为了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