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人暴力已非个别
近日,有本市某高校大学生向记者反映:该校存在不同程度的“恋人暴力”。这些暴力发生在恋爱中的学生中间,有的暴力倾向相当严重。记者随即赶到该校,找到部分大学生进行采访。据他们称,现在大学校园内有一些恋人行为很奇怪,三天两头打架,有时候拳脚相加。有一次,上课之前一对恋人不知为什么在教室里吵了起来,男的不由分说,打了女的一个耳光,接着两人便厮打起来,周围同学根本拉不住。当女同学想往外跑时,被男同学一脚踢倒,头部碰到课桌上,到医院缝了六针。但第二天,两人很快又和好如初,并且以后又有几次在宿舍楼下厮打起来,很快又和好了。这些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但时间长了就习以为常。直到现在,他们发现周围这样的事情较多,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事有凑巧,记者在该校采访时,就目睹了一起众目睽睽下的“恋人暴力”事件。当时,记者和一个反映情况的同学从教学楼出来,正好看到一对恋人模样的同学吵架。不一会儿,女的吵架后快步离开朝餐厅走去,男的好像极为愤怒,把自行车扔到一边,追上去抓住女生辫子用力甩出去,女生当即被扯倒在地,男生并不解恨,上去一顿拳打脚踢。记者想上去拉住,旁边的同学劝说:“这是人家的家事,你看两人一会儿就好了。”果然,男生打完后扶起女生走了。记者注意到,当时大约陆续有几十个学生从旁边路过,但没有一个人出来制止。
据许多大学生说,这种现象早就存在,尤其在晚上,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同学们都见多不怪了。
被打者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记者跟一个学生返回宿舍进行采访。据其舍友反映,此类事情在学校并不奇怪,几乎各个院系、各个年级都有那么几对,有的打“散”了,有的虽“久经沙场”,但往往后来又“和好如初”。“恋人暴力”和社会家庭暴力一样,受害者大多是女大学生。采访中,许多女生称对此深恶痛绝。但问到她们有没有人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时,得到的回答是异口同声的“学校哪有人管这事?”记者进一步问怎么知道学校不管,她们却不能回答。旁边向记者反映情况的学生小声对记者说:“实际上没人想管闲事!”
经过努力,记者来到女生宿舍,采访了学化学专业的校园“恋人暴力”受害者张某。开始她矢口否认,后来在记者劝说下,才勉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据她说,她和男朋友从大一开始就处朋友,到现在已经将近四年了。从大三上学期开始,男朋友吵架时偶尔动手打她,后来打架成为家常便饭,下手也越来越重。有一次她被打出伤痕,寒假晚了好几天才回家。“你为什么还和他在一起?”“我感觉离不开他!”“那你就情愿这样被打下去?”“我不知道,我只是不想离开他!快毕业了,现在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你有没有就这件事情和他谈过?”“谈过,只是他过一段时间就忘了,也许是他心情不好!”采访进行了一会儿,她男朋友就打电话找她吃饭。记者问能不能采访一下她男朋友,被她拒绝了。
专家被忽略的心理暗礁
记者随即到该校公安处询问有关情况,得到的回答是,这种事情此前没有人报案,也没有处理过。记者又到本市其他两所高校采访,了解的情况大同小异。校园“恋人暴力”,在各个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情况发生的时候,都被当作“家务事”被忽视过去了,根本没有人想到去报警或寻找其他解决方案。而各高校有关部门也声称没有接到类似情况的反映。“就像家庭暴力初始状态一样,校园‘恋人暴力’现在还被当作‘民间’的一种现象,处在‘民不告,官不究’的状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很难得地接受了记者采访。“有关部门不知内情,一方面是此类事情没有及时反映上去,另一方面,高校对于大学生谈恋爱行为的不干涉政策,使大学生和有关部门都把此类事情当作‘家务事’不闻不问。现在没有人界定这些事情,关键也是没有人把这些事情当回事。”
采访中,大部分大学生都谈到打人者和被打者的心理问题。对此,烟台毓璜顶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的张鲁诚大夫分析说,就反映的情况看,抛开其中的未知因素,造成这种现象的心理因素有两种:一种是情商不好,缺乏足够的情绪控制能力,从而遇事暴躁甚至动手打人,这一现象相对普遍;另一种情况是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即施虐狂和受虐狂,这一问题在高校中较少,但也是存在的。它像暗礁一样,隐藏在个别大学生的正常心理状态下,很容易被忽略。那些经常有暴力倾向的大学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嫌疑。他认为,在具有较高素质的大学生中,出现这种现象是很不正常的,建议有这方面现象的大学生,最好能够调解一下自己或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