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各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快速增长,到11月末全市消费信贷余额达到42.3亿元,比年初增加23.9亿元,比去年全年的增加额还多15.6亿元,占全部贷款增加额的比例为15.9%。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21.9亿元;汽车贷款余额达到10.7亿元;助学贷款达到1432万元。但是,在金融部门推出的“一揽子”消费信贷品种中,也存在着各品种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在房贷、车贷和助学贷款业务一路高歌的同时,农民消费贷款、房屋装修贷款等则表现沉闷。据统计,到11月末,全市农用机械贷款余额为4653万元,比年初仅增长1448万元,但农民对农用车、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贷款需求仍然有很大缺口;而全市的房屋装修贷款仅比年初增加27万元,这与增长了10亿多元的个人住房贷款相比很不相称。另外,我市的公积金贷款发放业务开展不理想,到11月末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比年初增加3102万元,远远低于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增长速度,不及全市个人住房贷款累放户数的5%,绝大多数交纳住房公积金的居民享受不到该项贷款的优惠政策。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烟台中心支行提出了推进整个消费贷款业务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一是各商业银行要确定消费信贷的主导群体,将消费信贷的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于中层收入阶层,包括公务员、律师、医生、教师等有稳定的职业和信誉较高的人群,有针对性地推出住房加装修、旅游等特色业务品种,逐渐引导其向高档消费品过渡,从而进一步激活消费信贷市场。二是要加大公积金贷款的宣传和发放力度,结合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针对中低收入阶层开拓公积金贷款市场。三是要结合农村信用工程的开展和农民信用档案制度的实行,解决农户贷款保证难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对农用机械的贷款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