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产业雷同、环境相仿、政策趋同、区位优势相对弱化的形势下,县域经济如何大有作为?蓬莱市坚持“错位竞争”的理念,在县域支柱产业选择上一“错”再“错”,增强了自身市场竞争力,全市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主攻方向错层定位
以往,蓬莱工业长期处于“小而全”的局面,一大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风雨飘摇,经济难觅亮点。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蓬莱市开始反思:蓬莱有一定工业基础,但产业优势不明显,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能否学学“田忌赛马”,在错层竞争中把自己最具优势的东西做大做强?蓬莱的优势在海、在港,因此,经济发展首先应以港兴市。但在北有大连港、南有青岛港、东有烟台港,方圆五百里内小港口不下20处的情况下,蓬莱发展港口经济出路何在?该市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周边多数港口发展传统运输业,若仍在运输业上做文章,肯定毫无出路。
当前,国际加工制造业正向中国沿海港口城市转移,国内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加工制造业也在向沿海其它港口城市转移,蓬莱完全可以承接这次产业转移,在港口功能上错层定位,发展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临港工业。
该市把主攻方向集中在建材、石油化工、造船、酒类饮料、海洋食品加工等主打产业上,对不具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传统运输业,则毫不犹豫地放掉。这样,蓬莱就形成了与其它港口城市间的相互错位。
突出特色膨胀主业
仅仅如此,还很不够。蓬莱经济总量的膨胀,还需其它优势产业的多点支撑。优势产业如何培育?该市的回答依然是错位竞争,这个错位就是紧密结合本市的资源和产业优势,选择和培育自己的主导产业。
该市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规划建设了旅游度假区,先后投入2亿元恢复开发戚继光故里、八仙渡海口等近20处新景点,同时,注重吸纳外资进入旅游业,已有分时度假村、滨海仙境园、国际会议中心、台湾风情园、国际葡萄观光园等5个单体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落户;当地盛产葡萄,该市就把葡萄酒作为支柱产业,先后调整规划5万亩种植园,引来中粮长城、天津王朝、浙江大红鹰及法国、意大利等国内外10余家知名葡萄酒企业。
不盲目跟从,凸现本地特色产业优势,与其它地区错位竞争,使蓬莱经济插翅腾飞。对此,该市领导如此解释道:这种路子,一来可以避免因产业雷同,造成区域竞争陷入相互拼力的被动局面;二来便于集中全市人力、财力,专攻一业,在特色资源和规模上下更多功夫,防止资源空废;三来有利于推出独具特色和发展前景的优势产业,以预期高投资回报率,增强对国内外资本的吸引力。
“错”出核心竞争力
一“错”再“错”,“错”出了蓬莱工业的一片新天地。用该市领导的话说,是“错”出了特色,“错”出了规模,“错”出了市场占有率,而这三者之和,就是蓬莱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主攻产业的临港工业,通过倾力培育,如今已在规划建设的两处临港工业区托起两大外资产业群,引来印尼财源帝等31家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国内外大企业入驻,投资总额达40亿元,蓬莱也成为亚洲最大的木材加工基地、中国北方最大的洗涤机械制造基地、胶东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和造船基地;经过多年培育,旅游业已由单纯观光型转为观光度假型,景区面积扩大了10倍,年接待游客达20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和旅游综合收入均跃居全省前三位;葡萄酒被确定为支柱产业后,通过倾力扶持,彻底改变了过去守着葡萄资源“金山”受穷的局面,已引进10余家著名葡萄酒企业参与产业开发,规模均居国内县级市首位。
错位竞争使蓬莱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竞争力不断增强。临港工业、旅游、酒类及饮料食品、木材及建材、黄金五大优势产业支撑全市经济框架,吸纳大批投资,集聚效应凸现。据统计,五大产业吸纳外资40多亿元,产业规模占全市经济总量70%份额,对全市GDP和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达72.5%和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