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苹果之都”栖霞兴起苹果产业二次大发展

来源:栖霞市委宣传部  2002-12-13 11:37:47
A+A- | 纠错

  胶东在线网12月13日讯(通讯员 柳君)隆冬时节,在栖霞市所有果品批发市场,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果农正在包装一个个印有祝福语言及卡通图形、十二生肖图案的艺术苹果。在农村、在果农家中,果农们正在为明年多生产艺术苹果打算、奔忙着......

  栖霞果农让农产品变成了艺术品,对栖霞果业乃至中国苹果业来说,可谓是一大创举。苹果由食用水果登上了艺术殿堂,这意味着栖霞苹果产业二次大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

  栖霞市的第一次苹果产业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这次苹果产业发展,使栖霞苹果由单一的老品种小国光,发展成现在以红富士为主流的上百个新品种。种植面积也由80年代的20多万亩,发展到现在的68万亩,实现人均一亩果,使栖霞果业生产发展迅猛,果品批发市场,果品深加工企业,果品运销公司,果品运销队伍应运而生,遍及国内外。涌现出江北最大的果品批发市场——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为龙头的20多处大中型果品批发市场、投资6000万美元建成年加工40万吨、年产果汁5万吨的大型果汁加工企业——烟台源通果汁有限公司和果酒、果脯加工等20多处果品深加工企业,果品生产由80年代的全国第三,坐上了头把交椅。1994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认定为“中国苹果第一市”,栖霞苹果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1998年被国家统计局命名为“中国苹果第一市”称号。此后的几年里,栖霞市抓产量,年产果品10亿公斤;抓质量,建成高标准无公害果园10万亩,控制剧毒化肥农药施用量20多项无公害苹果生产新技术,苹果套袋30亿个;抓市场销售,先后投资6亿元,建起了蛇窝泊,桃村,杨础等 20多处果品批发市场和98座冷风库、气调库,总储量达15万吨,并在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大中城市设立销售市场或办事处;抓出口,组建了果品集团公司,销售人员常年活跃在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国外市场,使栖霞苹果的出口量迅速达到20多万吨。一系列措施,着实让栖霞果农尝到了红富士苹果的甜味。

  栖霞苹果品种增加、产量与质量的提高引起了各苹果产地的重视。他们纷纷增加品种、提高质量,使栖霞苹果产生了危机,栖霞市领导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从2001年秋开始请专家搞策划,请教授搞论证,决定将食用苹果变成艺术苹果,进行第二次苹果产业革命,把苹果单纯的食用价值变成食用和艺术观赏价值,从而提高种植效益。经过一年的宣传发动,首批艺术苹果上市了。他们于今年10月,在北京中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了“栖霞苹果艺术节”。在这次活动中,栖霞市民创作推出了10个系列120多个品种的艺术苹果。用1071个艺术苹果组成的“感尽农业赋”和46首古代耕织诗,以及用来自全国2000多个县市的土壤塑成的“大地母亲”塑像,使栖霞苹果的艺术品味更加厚重,文化情调更加浓郁。栖霞市臧家庄镇乐家沟村55岁的农家妇女王秀英创作的“寿比南山不老松”、“福禄寿禧”等三个品种的艺术苹果,先后获得国家专利。栖霞苹果的艺术创作,震惊了京城市民和中国苹果业,会上,栖霞市又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苹果之都”,但栖霞市没有就此满足。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拿了大牌子,并不意味着栖霞苹果形象塑造的终结,而是给我们出了一个新题目。我们应该以‘中国苹果之都’品牌为中心内容,围绕苹果生产、加工、销售、旅游、文化,从战略的高度塑造一个苹果之都形象,让栖霞的苹果红遍全国,红遍世界。”围绕这一思路,果都栖霞开始了果品产业的二次大发展。

初审:孙玲姿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