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网12月10日讯(通讯员 王霞)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青年路小学重视教师对教学新理念的学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并要求每位教师把“新课程标准”熟记于心,并自觉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
学校组织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进行讨论研究,使教师明确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去实施,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尽快地适应了新课程,使教师教有所依,摆正了教学方向。
教师们通过学习,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注重实践五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很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资料:什么是“新课程标准”
课程在学术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21世纪,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职责的时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然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鲜明而紧迫地提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面前。经过充分酝酿和研究,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定了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称为“新课程标准”。这次课程改革力图通过制定课程标准的形式,在学生知识、技能、态度、能力的发展方面具体化,从而明确制定我国基础教育各门课程的基本标准,初步建立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