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个人时,这个人的穿着打扮是否干净利索,直接决定着他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一座城市也是如此。新加坡的美有口皆碑,这座花园城市令每个人都津津乐道而又神往不已。是神往于南洋狮城的旖旎风光,抑或热带雨林的异国情调?仔细想想,仿佛是,但又不完全是。一位朋友曾有幸到新加坡一游,回来后,她感叹连连:“太干净了!”“在新加坡呆了一个星期,我的皮鞋还纤尘不染,就像从来没穿过一样。”令朋友印象更为深刻的是,她在游览码头时,正遇到一个建筑队在施工。奇怪的是,在紧张忙碌的工地附近,几乎听不见施工的嘈杂和喧闹,也看不到尘土飞扬、建筑工人蓬头垢面的景象。原来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和防止扰民,工地四周都搭起高高的挡板。
有趣的是,为了不破坏岸边美丽的风景,他们在挡板上独具匠心地画满了五颜六色的卡通绘画。这些绘画的内容也完全与河边的游览景观相对应,有各式风味的餐厅介绍,有各类景点的宣传;有周围的行程路线图。游客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幽默风趣的画墙上来,忘记了这挡板后面就是热火朝天、机器轰鸣的工地。新加坡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了城市管理的样板。不可否认,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市的城市管理水平也在迅速提高,宽阔的马路、整洁的环境、葱茏的树木……这些变化都令人一目了然。但我市的城管工作,是否让市民和游客都满意了呢?市民和有关单位是否达到了城市所要求的相应素质呢?从我市公用事业投诉中心历时一年来的投诉统计来看,城市管理还面临着难题与挑战。
难题一基础设施不配套
让我们先看一组数字:
去年12月,烟台市公用事业投诉中心快速反应网络刚一启动,就受理各类投诉共820起;自去年12月至今年10月底,总共受理各类投诉4339起。该中心最多一天接受投诉达162个,后来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并基本稳定在每天20个左右。投诉种类多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集中供暖、噪音污染、路灯问题、乱搭乱建、占道经营、随地大小便等。
在将近一年的投诉中,四个季度的投诉种类带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冬季供暖投诉较多,春季则是卫生死角唱“主角”,而占道经营几乎在每个季度中都屡禁不止,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北河街、进德市场占道经营问题,市民反应最为强烈。对此,摊贩也有一肚子苦水。一个常年经营水果的摊贩说:“我们也不想到马路上卖,可是大厅里摊位少,收费又高,我们的水果蔬菜卖不出去,挣不着钱,能不着急吗?”还有的摊贩认为大厅里果蔬气味大,通气条件不好,他们不得不占道经营。
公厕仅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项目。按照我国城市建设的有关法规,拥有65万市区人口的城市,应有400多座公厕,才能满足市民及外来流动人口的需要,才能使“进口”与“出口”形成一种平衡态势。然而,我市公厕即使在市中心,你也很难在马路上觅到公厕的身影,于是有“经验”的市民便把方便之处选择在冬青丛、马路边、居民楼下……再如,市区的化粪池、垃圾筒、下水道等等,不完善、不配套,而且质量不高。这就像公厕的缺陷一样,都给城管工作出了难题。
难题二围追堵截难收效
占道经营、违章建筑、噪音污染,在所有投诉类别中,这是三大难题。仅7月份,投诉中心受理的涉及违章建筑的投诉就达93件。
据了解,作为城管“痼疾”的违章建筑,大部分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不仅破坏了市容市貌、绿地和环境卫生,还造成了交通安全隐患,不少市民甚至为此产生纠纷,影响了邻里之间的感情。“可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前面拆了后面又盖,不法分子和我们捉迷藏、打游击,真的很累。”城管人员说。
更难的是,拆除违章建筑需要大量资金、人力、物力。“这个游戏我们玩不起,也不敢玩。”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刘支队长的话道出许多无奈。
有关夜间施工造成噪音污染的投诉量也始终居高不下。投诉中心设置的24小时投诉电话显示,每晚10时后接到的此类投诉均在10起以上。“部分工地无视施工时间规定,在接到我们下达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后仍然我行我素,硬性管理收效甚微。”
药方一“以一当十”可仿效
记者曾听过这样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一个行人在市区人行道上行走时,顺手将不用的超薄塑料袋丢在地上。负责“门前三包”的城管人员看到后快步追过去,想要拣起那只塑料袋,忽然一阵风吹来,塑料袋被风吹起,飘落在一棵行道树上。她松了一口气,掉头走开了。因为“城管”只管路牙石以上路面的清洁卫生,行道树归园林部门管。果然,一位园林的人来了,他想把那只挂在树上的塑料袋弄下来,便找了一根细长的小棍,想把它搅下来,突然那只塑料袋又被风吹跑了,飘落在马路中间,园林的人也松了一口气,因为路当中的卫生属于环卫部门管理了……这件事的真实性无法核实,因为它即使是一个故事也有同样的价值:反映了城管工作存在的体制不顺、多头执法的现象。
管理我们这座海滨城市的,涉及到多个部门,不仅有城管,还有市政、房管、交通、公安、园林等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是许多工作的经验。众志成城,众人捡柴火焰高,都是对“齐抓共管”进行的积极评价,但这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病。
比如沿街摊点收费,多方伸手:工商部门收管理费,环卫部门收卫生费,税务部门收税费等等。难怪有时摊主苦着脸说:我家的“表叔”实在多,没有“收费”不登门。只考虑本身经济效益,不顾城市管理的整体社会效益,擅批市场与摊点,使“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现象穿上“合法”外衣。
现在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改进办法。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已经建立了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授权和委托城管执法队伍集中行使公安、工商、规划、市政公用及卫生防疫等部门的部分执法职能,使审批管理与执法监督分离开来,用一顶“大盖帽”代替多顶“大公章”。这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政出多门、多头执法的弊病。
药方二共同参与效果好
“人民城市人民管”,这句口号耳熟能详,但无数的事实却证明,它也仅仅是止于口号而已。
野广告泛滥成灾、垃圾随地乱扔、小棚随意乱建、绿地随意破坏、楼房随意乱砸、摊贩随意占道经营、饭店乱排油烟,这些情况都发生市区内,仅靠城管系统的几百人去管,无疑是杯水车薪。
不少市民在这座城市,一方面是城市环境的破坏者,另一方面又埋怨城市环境“脏、乱、差”,这个矛盾看起来可笑,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身边。
对于这个问题,投诉中心负责人也深有感触:“当前,国家、省市都举办卫生城市、环保城市等检查评比活动。但参与者多为职能部门,缺乏广泛的社会参与,而使整治的成果既不能持久也少有人关心。”
还是再看看新加坡。新加坡沿街的道路两旁和高大的建筑物上,看不到“人民城市人民管”这类的标语口号,但却能处处感受到人民管理城市的实际行动。无论人头攒动的商业街、旅游景点,还是僻静冷清的社区小巷,没有人随地吐痰,随意丢弃废物;也没有人乱堆垃圾,私搭乱建;就连街头的摊贩,也自觉地把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新加坡人从小就树立起法律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把爱护城市、热爱国家融入每个公民自觉的行动中。
也许这些小事在我们眼里十分平常,甚至不屑一顾,但是,如果我们扪心自问,这些小事我们是否也都做到了?答案或许会叫你脸红。全民共同参与责无旁贷,而且刻不容缓。(记者季云岭 通讯员郭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