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巷尾,2元钱就能买到1斤“棉花”,国家收购皮棉的最低价格为5元,昨天下午,记者与棉麻公司专家李先生走上街头发现,便宜的棉花有“猫腻”。
在民生小区,我们遇到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小贩,车座上捆着一大包的棉花。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一位大妈以每斤3元钱,买了5斤。当记者对棉花的真假表示怀疑时,小贩急忙解释:“这是自家产的,不是贩来的,瞧这颜色多新鲜,棉绒多长!”虽然拉出的棉绒很长,但有着多年棉花检验经验的李先生确认是假的。
据了解,大多数的棉花商贩来自昌邑、平度、高密等地。三地许多作坊主利用“纤维绵”制造假棉花。制假贩假者称假棉花为“维棉”。纤维棉每吨3700元,雇村妇用刀切成块状,然后掺进不孕籽清弹棉,用机器弹弹,弹好的“棉花”与真棉花差不多,每吨卖价5200元。
另一种掺假棉花,是把旧的、作废的棉花放进化学药水里浸泡发白,晾干后,用弹棉花机弹好,更像棉花,每吨卖价高达6000元。
有关专家提醒市民,假棉花里含有有害的化学成分。假棉花拿到太阳下照照有光泽,真棉花不会发亮的;假棉花火烧后发出烧塑料的刺鼻气味,没有真棉花烧起来的那种烟呛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