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或是发烧了,吃上一片阿司匹林,用被子捂上半个钟头发点儿汗;拉肚子了,花1角钱吃两粒黄连素,没两天就好了。这是很多中老年人都有过的治病经历。方法简单、有效不说,更重要的是价钱便宜。近些年来,那些一度占领药房的主打老药,却好象从医院里“蒸发”了一样。人们不禁要问:这些陪伴了人们几十年的老药,为什么一下子都集体“退休”了?
老掉牙还是被拔牙
近日,记者先是到市区一家医院看感冒病,请医生给开几片解热镇痛的复方阿司匹林。
“这种老药早就过时了,还是给你开点儿新药吧。治感冒的,白加黑、感康、泰克都不错,要中药也有。”医生婉言拒绝开老药处方,并推荐了不少种新药。
在另一家医院,记者请求医生给开点治拉肚子的黄连素,医生一听就有些不高兴:“那种老掉牙的药谁还用啊?都什么年代了。”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便宜的老药在医院中很难买到,有的医生干脆拒绝开这种处方。在某医院的内科,记者以胃酸为由,请医生给开点小苏打片。“小苏打片?这种药早就没人用了,在临床上已经被淘汰了,我不能给你开。其他的胃药多的是……”医生直接拒绝了记者的请求。
开老药,对于住院的病人更是想都不用想的事。在我市某医院的内科住院部,一位男性中年人因患了呼吸道感染,住院不到3天,住院费就已经花了好几千元。“消炎药,你看这单子上的药名,好多都是听都没听说过的。我一住进来就对医生说,我对青霉素不过敏,家里条件也不好,您就拣便宜的给我用吧,可人家根本不管你那么多。几块钱的青霉素效果好,又便宜,就是没人给你开。”
老药出局到底为何
当记者问市区一家医院的负责同志为何将老药一股脑地淘汰出局时,对方却大倒“苦水”:“医院也要赢利啊!如果医生每天只给感冒患者开3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就算这3分钱全部是纯利润,医院又能挣多少钱呢?当然,患者的利益也要考虑,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要求来更改处方。”
如果说医院冷落老药是出于利润空间的考虑,那么具体到各个医生,则有许多说不出口的理由。据有关知情人士透露,一般说来,一盒新药经过厂家到医生、到医院、再到患者这几个环节,价格至少要翻3倍以上。
期盼老药早日归
在市区多家医院采访过程中,药房中保留老药最多的当数烟台中医院,1分钱2粒的小苏打片、1角钱1袋的酵母片、4元钱一袋(100片)的复方降压片,还有复方阿司匹林、黄连素、感冒通等。
据这里的药房工作人员介绍,每天都有患者手持处方交上三角五角钱后,乐滋滋地到药房取这些老药。
中医院院长王振华说,人们如果长期服用那种“高级”抗生素类药品,势必导致人体对“低级”同类药品产生耐药反应,所以医院驱逐老药还不仅仅是暴利问题。她坦言道:“老药经过病人们几十年的‘检验’,在治疗一些常见病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在质量上也有足够的保证。因此,以老药质量不好为借口,将老药逐出药房是不科学的。”
老药何时归?记者日前在与医学界人士交谈中听到了这样一种声音:在当前一浪高过一浪的药品降价声中,能够让那些实践证明疗效好又便宜的老药、普药回归到医院,并给予重要的位置,不失为解决普通群众看不起病和就医难的一个非常实际有效的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