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来的保健品自己竟然不能吃,因为外包装上的说明与内附说明有别,家住航院的刘老师花了笔冤枉钱。
11日,刘老师花费68.5元钱在市区某药店买了一份帮助睡眠的保健品“睡宝”,外包装上标着注意事项:“驾车、机械作业前或作业时以及从事危险操作者请勿使用”。因为自己是糖尿病患者,购买时,刘老师要求打开外包装看看里面的详细说明,遭到拒绝。服用前,刘老师又谨慎地看了看说明书,没想到真看出了问题,内附说明上面指明的不适宜人群与外包装不一样,为“少年儿童、孕期及哺乳期妇女、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抑郁型精神病患者”。她赶紧拿着“睡宝”去找药店,药店答复:拆开了外包装,厂家不给退货。
“幸亏及时发现,误服的后果不堪设想。”刘老师非常气愤地说,“这不明摆着欺骗消费者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分析,一些商品不在外包装上表明禁忌,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适用范围,内说明又注明禁忌,还给自己留着“后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