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百姓的“消费帐”

来源:新华网  2002-11-12 17:19:59
A+A- | 纠错

  五年来,百姓生活发生了惊人巨变,仅从“消费”一个小小的视角,就可以深深地体会到这一切——

      

  老李今年42岁,不久前刚刚到银行贷款按揭,花了35万元在东郊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记者见到老李的时候,他正在新居里筹划如何装修:客厅里要放上一套家庭影院,厨房打成U型整体橱柜,儿子的房间放一台电脑……而就在几年前,老李一家三口还是挤在30多平方的小屋里。老李感慨地说:“这日子是以前连做梦都不敢想的,这都是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

  与老李一样,不知不觉中,烟台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变,生活的点点滴滴映照出如今百姓日子的红火。

          两份帐本看变化

  在老李家里,记者看到两份帐本。一本是1995年的,一本是去年的,记录的都是日常的花费,但却不尽相同。记者算了一下,1995年老李一家全年共开销近万元,其中吃的占了大头,约占总开销的50%,旅游开销没有。而去年,老李家吃的所占比例下降到了30%多;教育和旅游支出上升,达到了20%。老李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是“吃要营养、穿要时尚、用要高档”。

  也就几年时间,烟台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边走边打手机的、考取各种证件的、到健身房锻炼健身的……市民的消费支出结构正趋向多元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消费结构的变迁体现在人们的“吃”上。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是来自市统计局的最新数据却表明,如今老百姓花在“食”上的钱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了。去年,在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中,反映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比例的恩格尔系数分别是34.7%和40.8%,而在1995年前分别是45.2%和46.7%。这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市居民消费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

  另据调查,至2000年,居民用于吃、穿的比例为53.2%,比1995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娱乐文教、保健等发展型的无形消费比例逐渐上升,分别达到13.2%和5.6%,比1995年分别增加了6.6和3.4个百分点。

         “三大件”变了样

  上个周末,家住烟台开发区的吕先生到银行交完最后一笔3100元的贷款。至此,三年前他利用分期付款购买的一辆“富康”车真正成了他的私人财产。在地税局工作的吕先生说:“这几年,生活确实是一年一个样,现在连我们工薪阶层都能买得起车了。”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10多年间,烟台市民的消费水平实现了“步步高”,即从千元级的家电消费,万元级的移动电话、普通住房,到现在的十万元级的私人汽车、商品房。

  据市统计局一项调查显示,2001年我市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057元,比1995年增加了2025元。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市民的消费档次连续攀升几个台阶。前几年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三大件”如今已经趋于饱和,并不断更新换代,电脑、商品房乃至家用汽车正成为新世纪烟台市民的“新三大件”。

  “数字烟台”为我们展现出全新的市民生活质量。到目前为止,我市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9.3台、家庭影院0.7套、健身器材4件、移动电话16部、钢琴4架、摄像机0.6台、其他中高档乐器4.7件。教育、旅游支出增长迅速。到2000年人均用于教育的支出为429.9元,比1995年增长了1.3倍。人均用于旅游的支出为41.2元,比1995年增长了4.9倍。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已经由1990年的8.27平方米提高到今天的9.11平方米,居民住房紧张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消费结构的升级,更体现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上。尽管从老“三大件”到新“三大件”,但人们并未从此满足。随着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增长,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更加美好,“轿车梦”、“住房梦”、“留学梦”、“旅游梦”,一个个梦想得以实现,消费结构也从“千元级”向“十万元级”实现了惊人一跳。看到这一切,家住塔山小区、从机关退休的张大爷对记者说:“以前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的日子比那时不知要好多少倍。江总书记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那时幸福生活什么样,想都想不出啊!”

初审:孙玲姿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