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为民——栖霞市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纪实

来源:新华网  2002-11-12 09:35:18
A+A- | 纠错

               工作组架起连心桥

  今年天旱,可庙后镇上孙家村的村民再也不用为饮用水和果园灌溉发愁了。与该村结对子的市物资集团出资2万元打了一口140米的深井,还捐助10吨水泥建起了扬水站等配套工程。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包村工作组和俺们是一个心眼!”像这样“不撤的工作组”真心为驻村群众服务的事例,在栖霞就如同原野上的小花争奇斗艳。

  栖霞从全市960个村中挑选出100个落后村,由市直部门结对包帮,所包村不脱贫,包帮单位不撤离。300名机关干部背起背包,带上米面油盐,进村长住。包村干部们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帮群众找项目,找“钱途”。今春的冻灾发生后,全市机关干部就为受灾群众捐款65万元,化肥105.6吨,铁丝5.5吨,食用菌生产设备30余台,联系贷款50多万元,帮助建设食用菌大棚1000多个,养鸡大棚40多个。挽起袖子,放下架子,驻村干部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干群隔阂消失了,群众夸驻村工作队是“实事好事时常办,件件办到心坎上。”

             形象棚引领致富路

  在官道镇北照村,蘑菇大棚旁边的黑板上写着详细的香菇技术管理要点,落款是北照村党支部、村委会。镇党委书记刘启明告诉我们:“党员干部带头建大棚,示范性强,起到了一带十、十带百的作用。群众亲切地称这些棚为‘党员干部形象棚’。”

  栖霞农业以苹果为主,经济结构单一,风险大。去年,栖霞抓住全国“南菇北移”的有利时机,准备将食用菌做成继苹果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但农民们不愿冒险,结构调整困难重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党员干部们带头建起了一个个“党员棚”、“干部棚”。西城镇苗家村党员干部带头,建起了70多个大棚,一年下来,收入50多万元。在党员形象棚的带动下,目前全市食用菌大棚发展到5000多个,300万棒。农民们不但家家有了“摇钱树”,还有了“聚宝棚”!

              流动办公解开心结

  唐家泊镇台下村两户农民因宅基发生争执,司法所所长张建生马上来到该村,和声细语地讲法律,讲规定,经调解,两人很快化解了矛盾。村民们说,镇里干部主动把法律送上门,俺们欢迎这样的“流动办公室”。

  “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以来,栖霞市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到地头、炕头为群众解疙瘩,调纠纷。他们建立了基层调研制度和镇领导每月公开接访陪访制度,与群众面对面接触,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他们制定了具体的量化考核方案,对包村干部进村入户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实行“三必访”:矛盾多、问题多、意见大的户必访;五保户、特困户必访;有特殊威望和贡献的老党员、老干部必访。现在在栖霞,机关干部蹲办公室的少了,串农家门的多了,群众意见少了,干群关系好了。

初审:孙玲姿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