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下岗的阴影

来源:烟台晚报  2002-10-30 10:38:43
A+A- | 纠错

  这是一个下岗职工的心路历程这是一个女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在烟台市下岗再就业报告会上,她的故事让与会者手中的面巾纸湿了一块又一块打动我们的不是她的辉煌事业,而是她与命运抗争的力量和勇气苏颖为下岗的姐妹们讲述了下面这段往事,就是希望启发她们——

             走出下岗的阴影

  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如果你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你就只能发出命运不公的叹息,在别人的同情与怜悯中生活;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目标一旦确定,就要坚定地迈步,不轻易放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战胜它。

  我现在拥有了一个连锁编织中心,但是,10年前,面临下岗,我也曾痛苦过。

  我是1980年参加工作的。曾在招远酿酒厂担任过会计、门市部经理等职务。1993年3月,单位效益不好,我和60多名职工一起下岗了。当时,失业,对我来说,非常陌生,只在书本和电视上看到过国外有这种情况。那时,我还不满30岁,而且还是单位一名中层干部,下岗突然降临到自己身上,怎么也想不通,感觉就像天塌下来一样,整个人的精神都垮了,不愿出门,不愿见人,最大的感觉是受到了社会的抛弃。你想想,一下子失去单位这个依赖多年的“家”,不知道自己后半辈子日子怎么过,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于是,我惶惶不可终日,对前途充满了恐惧,感到自己孤立无助。

  我的性格从小就像男孩子,很少有事能让我哭泣,但是下岗这件事让我哭了,并不止一次地哭,哭得很伤心。

  刚下岗的那几天,每天早晨,我都习惯性地顺手拿起挎包去上班。走出门,才想起自己再也不能上班了,顿时,眼泪便止不住地往下流。

  再厉害的伤痕也总有愈合的时候。是家人和单位的领导帮助我理顺了这种心态。他们都来劝我,劝我要重新认识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观念逐渐有了转变。

  但是,摆在眼前的问题是如何生存。

  下岗职工中,虽然不乏有才者,但是普遍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缺少一技之长,不能正确选择就业门路,不少人因此遭受过挫折和失败。10年创业,我也走过一些弯路。

  心态渐渐稳定后,我开始天天翻看《烟台晚报》,专门查广告,找项目。那时,我出去考察过做蛋糕的,学过美容,还卖过绢花,至今,我家里还压着2万多元的货呢。

  选择毛衣编织这个行业,是因为爱好。我从小就喜欢织毛衣,4天就能织一件美国大平扣,编织速度,在招远酿酒厂是出名的。当时,我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穿衣着装越来越讲究,如果编织的毛衣花色新、质量好,肯定赚钱。正巧,报纸上介绍青岛有一家毛衣编织学校。我拽着妹妹去了青岛。

  创业之初,招远市劳动就业办公室的领导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们将2400元失业金一次性发给了我,支持我创业。正是有了这2400元,我买回了第一台编织机,在招远城租了间房子,办了营业执照,正式开了个小毛衣编织店。

  说真的,人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下岗对我们来说既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下岗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和勇气。闯过去,就成功,闯不过去,就永远失败。只要迈过这道坎,属于自己的天空非常广阔。

  万事开头难。

  当时,机织毛衣是新生事物,大家还不认识,对毛衣机织品还不认可。我想,没有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人们是不会认可机织毛衣、认可我这个小毛衣店的。为了掌握一手过硬的编织技术,我首先在熟人圈里试验,给姐妹织,给丈夫织,给父母织,给自己织,织了拆,拆了织。我脾气不好,织不好就生自己的气。有几次,我气得将编织机的档板从窗户扔下楼去。楼后面是物资局的大院,需要绕一大圈儿才能转回来。静下心后,我再转上半个小时,又把档板取回来。

  我和妹妹每天不停地加班加点工作,每天工作时间平均在十七、八个小时以上。活儿多的时候,晚上只能睡2-3个小时。由于当时编织机比较落后,操作困难,手上常常磨起血泡,火辣辣地疼,我就用冰块敷一下。手上磨破了皮,就缠上一块“创可贴”继续干。一天晚上,织着织着,我竟扒在机器上睡着了。妹妹心疼地说:“姐,你歇歇吧,咱可不能为了挣钱,把身体累垮呀。”我说,“现在不是我们选工作,是命运考验我们,如果活儿干不好,不能及时交货,咱的工作就没有前途,就没有出路。”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我终于掌握了编织机的性能,并能够熟练操作,织出的毛衣,质量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当我从第一位顾客手中接过饱含辛勤汗水的12元手工费时,高兴得几乎跳起来——我又能凭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了。

  就是凭着这样一股勇气、一种精神,我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高标准、高质量地按照顾客的要求,织出了一件件漂亮的毛衣。1993年,我的毛衣店赢利1万多元。1万元这个数额,对现在的人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在当时,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特别是对我这个下岗人来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要知道,我下岗前一个月才挣150元钱,而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就挣到了原来要5年才能挣到的钱。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充满了自豪。一年的经历印证了我当时的想法,尽管创业有曲折,有困难,我还是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不少人夸我是女强人,我不喜欢这个词。世界上没有强人,所谓强人都是一个人精神和外部环境共同铸造的。社会给予每个人的机会都很平等,成功与否,就看你怎么把握。只要精神不倒,用心去做,相信每个人都会成功的。

  现在,我有了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经历了下岗的痛苦,再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我站了起来,感觉就像走出了坟墓一样。下岗后的第一个打击是失去父亲。1994年冬天,我父亲病危住院,作为大女儿,我在医院陪了三天三夜没合眼。那天中午,大夫对我说:“你父亲不行了,赶紧准备后事吧!”听了这话,我脑子里顿时一片空白,心里像针扎得一样。正在这时,门市部的服务员又跑过来告诉我,大秦家镇一位顾客慕名来到毛衣店,要求织一套结婚礼服,并点名要我亲自量体设计。父亲虽然病危,头脑却很清醒,他拉着我的手说:“小颖,你去吧,我没事。结婚是大事,不能让人家白跑一趟。”我强忍着悲痛,安慰了父亲几句,慢步走出病房。一出门,便赶紧往电梯口没人的地方跑,捂着嘴大哭起来。父亲自小最疼我,在他弥留之际,我还要为生计、为毛衣店的信誉离开他,我想不通人活着到底为的是什么?然而,我还是狠狠心,抹掉眼泪,赶回店里。等我为顾客设计完了毛衣再赶回医院时,父亲已经处于昏迷状态,直到去世再也没有苏醒过来。再一次打击是失去丈夫。1999年,我丈夫因车祸去世了。此后的三四个月里,我的精神几近崩溃,感觉活着一点意思也没有。下岗、失业、失去最亲近的人……我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写了一份遗书,对孩子今后的生活、家里和企业的具体事情都作了详细安排。不巧,我藏在杂志里的遗书被孩子发现了,他哭着、喊着抱着我:“妈妈,你不能走,你不能走,我要妈妈!”看着正在念书的孩子,想想年事已高的婆婆、妈妈,想想这个大家庭,我一把搂过孩子,娘儿俩哭到了一起:“这么多人需要我,我连死的权利都不能有!”那段时间,大家的眼睛都盯着我,做事小心翼翼,生怕我难受。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每当难受了,想哭了,我就自己跑到僻静的山坡上,大哭一场。哭完了再回来努力干活,照顾老的,伺候小的,硬撑着活下去,还要好好活着。三番五次的打击,我差点儿倒下去,但是,一种精神支持着我,家人的爱支撑着我,我终于没有倒下,而是勇敢地站了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投入到充满阳光和希望的生活中。之后的几年,为了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推销自己的产品,我先后去过北京、浙江、河北、内蒙,走遍了全国10多个省市。我的企业也在不断壮大。现在,我的公司已经由原来的两个人增加到43人,其中12人是下岗职工;编织机的数量由当初1台增加到27台,而且由当初的国产机更换成了日本的868机,现在又更换成用电脑操作的工业用机;固定资产从几乎为零发展到现在的50余万元,先后在淄博、栖霞和招远等地办起了4家连锁经营店,并成功地实现了与清河羊绒衫厂联营办厂。现在回想起下岗再就业的这段历程,我的感触很简单,就是啥时候也不要放弃自己。只要你用了心,就一定能迈过这道槛!

初审:孙玲姿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