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神探齐跃龙

来源:烟台日报  2002-10-21 14:36:49
A+A- | 纠错

  我们是通过一份公安刊物初识齐跃龙的。

  这份刊物对齐跃龙的描述颇有传奇性:2002年4月,莱西市马连庄村王新义家的养鸡大棚被人纵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4万余元。现场留下的唯一证据,只是火场内一只残缺不全的脚印,案件侦破陷于僵局。莱西市公安局技术科科长火速将现场足迹送到蓬莱。齐跃龙眯起眼睛看了看:“这人年龄26到28岁,男性,身高173厘米,走路时喜欢摆右臂。”找村里人认定,没错。案件顺利侦破。

  记者的第一反应是,一定要找到齐跃龙。

      凭着一股“傻劲”,他成了足迹专家的“关门弟子”

  找齐跃龙很难,他像一个隐士一样,努力将自己隐藏于浮华生活的背后。

  齐跃龙站到了我们面前。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他完全没有影视作品中神探的风采:这是一位经历过生活磨砺的中年人,皮肤白皙,小眼睛,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少言寡语,深沉稳健,目光像无形的刀子,时时从你的身旁划过,他在捕捉一切细节。

  1978年,齐跃龙退伍后被安排到了赤峰市公安局。和他一起到公安局的战友,有的干上了刑警,有的当上了治安警、户籍,而他却偏偏选择了足迹检验。

  1988年,将要离休的我国著名足迹专家苗春青要找一位助手。领导给苗老师安排了几个年轻大学生,可苗老师看不中。他心中已经有了人选,这个人就是每天默默工作的齐跃龙。于是齐跃龙成了足迹泰斗的“关门弟子”。老师的教授方法简单而实用,见到疑难脚印,用手一指:“这人什么样?”随后这一老一少就蹲到了马路上,观察,分析,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实在相持不下,师徒俩还常常追出很远,找走路的人看个究竟。从1988年到1991年四年间,他帮苗老师整理出版了《单个足迹检验》一书,破获了一起又一起大案要案。从1988年沈阳东北工学院外国女教师艾伦·琼斯顿被杀案到1991年中央警卫团盗枪案的破获,齐跃龙眼界开阔了,阅历丰富了,成了我国足迹鉴定领域的知名专家。

  1992年蓬莱市公安局想方设法把齐跃龙挖到了蓬莱,临走时他与老师作别,苗老师把自己多年珍藏从不外传的独家资料———几千起案例、研究心得、最心爱的足迹照片册都送给了他。

  当侦破陷于僵局时,他来到现场。结果一个“好人”进了监狱

  我国足迹鉴定的鼻祖是马玉林,这个旧社会的放羊娃,为给地主找到失散的牛羊,练就了足迹追踪的超人本领。马玉林没有文化,是苗春青老师请老人出山,帮助他整理出了成串脚印辨人的基本理论。随后,苗春青又研究出了单个脚印辨人技术。到了齐跃龙这里,已经发展到半只脚印辨人。。而且,即使罪犯每次作案都穿不同的鞋,也逃不过齐跃龙的眼睛。

  1992年12月15日,齐跃龙到蓬莱市公安局报到仅一个月,大辛店镇就发生了一起系列强奸案:一蒙面男子在上学路上强奸了女学生。一时间,大辛店镇妇女人人自危,许多女孩子躲在家里不敢上学。

  按照侦破常规,周围村庄数千人被过了一遍,什么线索也没有发现。刑侦人员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几平方厘米大小的现场脚印送给了齐跃龙。老齐看了看,拿出一张白纸,写下了这样一行字:年龄40岁,身高172厘米,中等体重,从事体力劳动……40岁左右的人又被过了一遍,还是找不到罪犯。人们开始怀疑了:“足迹鉴定,真那么神?”齐跃龙来到大辛店镇,一间屋子里已经预先摆好了几百双村民的鞋。看到第15双,老齐笑了:“就是他。”抽出鞋里的纸条,上面写着:王恩东。屋子里一片哗然:“不可能是他!”

  王恩东,男,39岁,在镇子里从事铁制品修理,少言寡语,乐于助人,经常义务为学校修理桌椅,帮助孤寡老人。提起他,村里都说:“那可是个大好人。”

  坏人常常以好人的面孔出现。一到公安局,王恩东就全招了,正是他趁早上跑步之机拦截强奸上早课的女学生,作案时间长达两年,受害女学生近40名。

  这样的故事在齐跃龙的30年足迹鉴定生涯中很多。2000年4月24日,莱州市沙河镇农民于新田被人杀死在家中,经法医检验,头上有伤但不致命,因舌骨等组织损坏而窒息死亡,死亡时间已有15个小时左右。三间屋内地面上留有很多重叠、残缺足迹,只在死者头旁留有一个完整较清晰的足迹。根据伤口情况,法医认定是男性所为。因在现场勘查时发现一记事本,上面记满了别人欠死者的钱数、日期、借钱人姓名等,侦查人员自然围绕着借钱人开展侦破工作,但所有借钱人都有不在现场的证据。最后的希望就寄托在足迹上。

  齐跃龙来到现场,揭开扣在脚印上的脸盆,微微一笑:“你们搞错了,是女人作的案,此人40多岁,身高154厘米,体态中等。”围绕这一线索,侦查人员在屋内炕洞内找到一双棕色高跟女式皮鞋,是死者离婚10年的妻子过去穿过的鞋。齐跃龙从鞋子里抽出鞋垫看了看:“就是她。”一个扑朔迷离的无头案,20分钟就侦破了,后经工作证实,无误。

  足迹鉴定可不像想象的那么潇洒,也有让他为难的时候

  从一个残缺不全的足迹科学推断人体的体貌、年龄、性格等信息,可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潇洒,让齐跃龙几个星期理不出头绪的案子也不少。1999年,蓬莱市某村村民的果树多次被人毁坏。齐跃龙提取作案人几次作案的脚印对比,从身高、体态上看是一人所为,但三次作案年龄却不同。第一次作案50多岁,第二次20多岁,第三次近30岁……老齐百思不得其解。一个星期后,老齐正在村里溜达,迎面走来了一位村民和他的两个儿子。身旁的一位民警说:“看人家一家人长得真像。”这无意中说的话提醒了老齐,就是他们干的。提取他们的足迹鉴定,果然是父亲和儿子穿同一双鞋作的案。

  齐跃龙探索出半枚足迹辨人的理论后,将足迹鉴定推向了新的高度,大大提高了侦破效率。1999年5月26日晨,莱州市西由镇后吕村村民张松云被杀死在家中,在正间窗台上发现半枚足迹,系犯罪嫌疑人从窗上逃走时所留。齐跃龙根据半枚足迹复制出鞋样后,村民们认定这种鞋只有本村才有。原因是该村有人在外地打工,老板不开工资,给了一箱运动鞋,回来后在村里的商店卖了,一共30双。侦查员只找回26双,其他4双穿走了。这26双鞋虽然都是一样的尺码,齐跃龙运用自己的理论,在26双鞋中认定了一个,从鞋里拿出鞋主人的名字一看是死者的邻居徐华春。夜间12点认定,早上5点钟徐就交待了杀人过程,这是利用半枚足迹破案的经典之一。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愿搞足迹鉴定的了……齐跃龙无奈地说

  近几年,也有人对齐跃龙的理论提出疑义,但他自己对足迹鉴定的科学性深信不疑。他认为,自己破获的400多起疑难案件无一错案,就是对这一理论的最好证明。

  1999年5月4日,招远市招城镇城南区6号楼发生一起凶杀案。招远某集团公司总经理的妻子女儿被杀死在家中。此案影响很大,齐跃龙根据现场血渍足迹,认定系临清人赵新峰作案。公开庭审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检察官到现场观摩,对方律师对足迹鉴定可信度提出疑义,齐跃龙从足迹鉴定的历史讲到足迹鉴定的基本理论,并现场表演精彩绝技,对方律师心服口服。此案后来被选为典型案例制成了光盘全国发行。

  这次胜利让老齐自豪了好一阵子,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足迹鉴定这门技术。但他还是摆脱不掉危机感,总担心足迹技术的路越走越窄。他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愿干刑事技术,足迹技术的普及、应用面临断代的危险。“前几年领导安排一位年轻人跟我学足迹技术,可他晚上就请我吃饭,为的是让我不收他作徒弟。”老齐说,那一刻,他心里凉透了。

初审:孙玲姿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