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果蔬会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农民的经济头脑越来越活了。
蓬莱茂林大枣研究所的于存河带着自己的五个专利项目来到果蔬会。刚开幕,他的展台前便被人挤得水泄不通。要资料的、品尝大枣的、咨询的……许多农民对他的专利非常感兴趣,围着他问个不停。
于存河对自己的大枣充满信心:“世界上枣的生产地非常少,其中98%产在中国,其余2%在韩国,如果我们的大枣深加工上去了,开发前景非常广阔,其他国家都没有竞争能力。”
应该说,是果蔬会让于存河从一个农民成长为一个自信的企业家,是果蔬会让于存河走上了果业研究的舞台,而且名声越来越响。
参加第一届果蔬会时,于存河是与村里人一起来寻找项目的。到第四届果蔬会,他不再是一名参观者,而成了一位积极的参与者。前三届果蔬会让他开阔了视野,目前,他正在进行大枣的研究与推广。
在此次果蔬会上,于存河参展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合作伙伴。他告诉记者,目前已有土耳其、韩国的客商与他协商大枣的深加工问题,他希望在大枣榨汁方面能找到合作伙伴。
为深加工寻找伙伴,恐怕是许许多多农民企业家此次参展的目的。经过四年果蔬会,烟台的果业已经不是种什么的问题,随着果品产量的增加,储藏、深加工越来越受到果农的关注。
南果北种是莱阳绿特农业服务中心的新项目。他们将从南方引进的佛手、火龙果摆上果蔬会的展台上,吸引了许许多多好奇的目光,也吸引了不少洽谈的客商。该中心的王龙经理告诉记者,这些北方产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刚刚摆上展台,新加坡、韩国的几位客商便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表示抽时间去果园参
观,探讨深加工的问题。
农民找合作伙伴、企业找合作伙伴。洽谈,使本届果蔬博览会充满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