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果蔬飘香。
今天,一年一度的国际果蔬博览会在美丽的烟台第四次拉开帷幕。
从昨天开始,果农慕名来了,企业家踊跃来了,海外客商千里迢迢地赶来了——人们满怀希望从四面八方赶来。烟台,再一次编织自己那如果品芳香、如蔬菜鲜艳的梦。
在盛会大幕尚未启动之时,记者昨天从组委会获悉,本届果蔬会持续火爆,参展国际标准展位近706个,其中海外展位142个,创下了历届果蔬会的新记录。
令人欣喜的还不只这些。本届果蔬会堪称“精英会”:联合国副秘书长金学洙,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化项目首席专家弗兰克·布斯塔,美国明尼达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国际著名食品学家尤金·艾伦博土,德国宾德公司技术总监弗莱德·霍恩博士,日本帝松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丹生由幸等30多位国际知名专家、教授将与会作演讲或交流,共谋“绿色与未来”。
果蔬盛会何以如此备受青睐?通过这段时间的采访,记者得到一个答案:果蔬会是创业者梦想开始的地方,它托起了人们希望的朝阳!
让“小园子”成就“大事业”
果蔬会,是一条让创业者的“小园子”成就为“大事业”、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捷径。果蔬会有多大魅力,刘龙勋的新世纪高档果品苗木开发中心的发展历程便能说明一切。
1999年,第一届果蔬会时,刘龙勋的“新世纪”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园子”。然而到第三届果蔬会结束时,“新世纪”业务已经扩展到全国,产品行销海内外。
“新世纪”原来面积仅10多亩。1999年第一届果蔬会,刘龙勋还身无分文。他东拼西凑借了1.6万元才得以参展。然而,就是在这届果蔬会上,“新世纪”一炮打响:会议期间,售出苗木20多万株,收入近百万元;会后,一位马来西亚
客商一下订了三个集装箱的苹果,各地的订单更是如“雪片”飞来……
靠着首届果蔬会打下的基础,“新世纪”开始一步步壮大。
2000年第二届果蔬会召开时,“新世纪”已是一家颇具实力的苗木生产商,其面积扩展到60亩,品种增到80多个。这一次,“新世纪”卷土重来,自费将展位扩展到三个,结果,30多万棵苗木被抢购一空;还与客户签下100吨高档水果出口合同,产品开始由行销部分地区扩大至全国各地。到第三届果蔬会,“新世纪”已经树起自己的品牌,开始真正壮大起来,品种达160多个。用刘龙勋自己的话说,“国内搞苗木开发的,这时谁人不知我刘龙勋的‘新世纪’?”
三届果蔬会,一年一个新台阶。对此,刘龙勋感慨不已:“是果蔬会使我走上富裕路,是果蔬会引我走上国际大舞台。”
回访果蔬会的经典故事,记者发现有许许多多像“新世纪”这样的成功例子,个个都是那么生动而精彩。从这些例子中,人们可以看到果蔬会在促进我市果蔬产业以至我市农业发展方面的非凡魅力。从中,我们还看到现代果蔬业发展的一条最起码的规律:要勇于追求先进的果蔬生产、贮存、加工技术,要善于交流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入世”的大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
搭建“天堑变通途”的平台
年年果蔬会,岁岁结硕果。第四届果蔬会前夕,记者在采访中强烈地感受到:发展到今年,“果蔬会”已经搭建起三个平台:
首先是农民意识觉醒的平台。凡是参加过烟台果蔬会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采自世界各地的水果、蔬菜和果蔬加工、贮藏设备及先进的生产技术,让人眼花缭乱。然而,你可能想象不到,这些参展者中,不少人竟是农民!就在去年的第三届果蔬会,培养出重达50.8公斤地瓜之王的,是烟台农民;种出一个重达49.5公斤西瓜的,也是烟台农民。牟平一位农民更是在宣传中如此声称:引进XX品种,如果五年内不能致富的,本单位全部退回苗款!
首届果蔬会前,烟台农民很少能有这样骄人的“成绩”,更别说这样的气魄。
海阳市农业局副局长于开礼说:通过果蔬会,海阳农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明显多了,特别是农民的市场意识明显提高,以前参加果蔬会要靠乡镇发动,现在不用了,多数都是自发来的!
据统计,仅在去年参会参展以及观展的客商中,民营果蔬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果蔬生产业户占总人数的80%以上。而在每届果蔬会期间,都会出现外省市农民千里赴会的情形。他们当中,有的参展、请教,有的更是直接与外商谈判,签订出口合同,洽谈合资合作项目。果蔬会,让农民真正意识到了“机遇”的价值。
然而,果蔬业需要的是更上一层楼。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说:“西方发达国家的水果加工比例已高达70%以上,而在我国,即使先进地区也只有10%左右,如不尽快奋起直追,我们的农业产业化和国际化就无从谈起……”在我市举行的果蔬会,显然提供了果蔬业由“田间”走向“车间”的产业化平台。
通过三届果蔬会,我市不少企业纷纷觉察到果蔬业的潜力,继而投资果蔬业。目前,全市累计建起了800多家与果蔬生产加工相关的企业。一大批名牌果蔬加工产品人们都耳熟能详,如天府一枝笔梨汁、鲁花牌花生油、龙大食品、山村果园系列饮料、源通果汁、九发食用菌……值得注意的是,原来一批与果蔬业关联不太大的企业,如今也纷纷跳上了果蔬业这趟列车: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无氟组合聚醚生产研究中心,在联合国“多边基金”和国家环保总局的支持下,近年涉足保温集装箱、果蔬冷库气调保鲜领域……
果蔬会还提供了合作共赢的平台。
据统计,在参加果蔬会的国内参赞商中,70%是回头客。为什么人们如此垂青果蔬会呢?意大利水果气调贮藏设备公司总裁马泰说:烟台果蔬会蕴含的商机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马泰先生今年是第四次来参加果蔬会了。通过果蔬会,他的公司在山东拥有了近20家客户,销售收入近亿元。在他看来,就中国北方果蔬业而言,很大程度上是“全国跟着山东走,山东跟着烟台走”,所以,先夺烟台市场异常重要。
果蔬会的双赢并非空穴来风。去年的果蔬会,我市签订的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就达23个。其中,美国卫氏投资公司与新牟集团联合兴建的葡萄酒园项目,投资3亿美元,创造了历届果蔬会单个项目投资额的最高记录!本届果蔬会,我市又筛选包装了130多个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招商项目,此外,还有6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货单,以期同与会者共享。
海阳生隆果树高新技术研究所负责人修润田告诉记者:眼下,发展果蔬业更关键的是看谁先获得信息,能否争取到最佳的发展时机。这些,都需要果蔬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果蔬会的真正魅力,正在于此。
为港城插上腾飞的翅膀
以果蔬为主的农业.在烟台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自1999年首届果蔬会以来全市果蔬业迅猛发展,为港城的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果蔬会的拉动下,我市建设的农产品基地达643个,果蔬产量达490万吨。与此同时,一些龙头企业也迅速成长,在1400多家企业中,年销售额过千万元的300多家,过亿元的34家,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24家。目前,烟台苹果、速冻蔬菜,食用菌出口量均列全国第一;全市共产生125个名牌农产品,在本届果蔬会开幕前夕,烟台苹果、张裕葡萄酒和龙口粉丝还被国家质监总局列进了原产地域保护名单。
记者从市外贸局等有关部门采访时,得到如下两组值得关注的数据: 前三届果蔬会,全市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协议498个,总投资29.8亿美元,其中外资21.32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成交21.69亿美元,国内贸易成交30.97亿元人民币;
首届果蔬会前的1998年,我市农副产品出口4.36亿美元;第三届果蔬后的2001年,我市农副产品出口迅速增至8亿美元。
数字很枯燥,但很有说服力。事实证明,果蔬会拉动下的烟台农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推动力,成为烟台作为沿海14个开放城市的特定优势。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入世、果蔬会将给港城的腾飞插上美丽而有力的翅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