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刚过去的“老人节”,商家们几乎忽略,不少市民想给老人在节日买些礼物也难以如愿。昨天上午,记者沿我市商业“黄金线”——南大街至振华商厦一带进行了采访,结果发现,妇女、学生甚至孕妇,都有众多专卖店热情恭候,可是没有一家老年用品店。
几乎每个节日前后,众多商家都会“隆重推出”儿童免费、女士半价、军人优惠、学生低价等诸多举措,以招徕顾客、增加销售,但“老人节”并未让人看到实质性的变化。在“步步高”东侧,记者发现一家专卖店与中老年服装“挂钩”,可是不菲的价格令不少中老年人望而却步。
我市有91万老龄人口,社会年龄结构日益老龄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老年用品市场存在巨大商机。然而,一向精明的商家对此却似乎视而不见。据了解,1998年老龄委曾与良友广场联系,开辟出一块“老年用品专卖区”,可是不久便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有关人士分析说,款式旧、种类少、没有多少选择余地是它不了了之的原因。一服装商坦言,大多数老年人崇尚节俭、不求时尚,所以经营老年用品利润太薄,而经营女士服饰、年轻男士用品、甚或儿童用品,则有丰厚的利润保障。
我市老龄委有关人士说,商家重少轻老已不单纯是企业行为,这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心程度还不够。他说,其实,老年人才是最需要优惠的人群,他们在年轻时创造了社会财富,也理应在晚年获得“优惠”方式的社会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