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来这么多特价书?

来源:烟台晚报  2002-10-17 07:44:21
A+A- | 纠错

  从2000年暑期市新华书店拉开我市特价书市的帷幕后,我市的特价书市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拨又一拨的爱书人云集这里,大捆小捆购书的热闹场面成为我们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的文化一景。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心存疑虑——

  打折书的流行,让市民心头的疑惑越积越深,以至于一些读者形成了买书必须打折的观念,同时对书店的原价图书提出质疑:一本书究竟能赚多少钱?现在真的是图书经销的暴利时代?记者近日专门采访了我市部分出版社和书店业内人士,揭开了蒙在特价书上的神秘面纱。

  一本书半价销售后还有利润,图书真的进入暴利时代了吗?

  自2000年暑期市新华书店举办第一届特价书市开始,我市至今已形成了每年举办2—3次特价书市的规模。另外还有几家非国有书店也参与其中,使我市的特价书市场异常热闹。今年国庆节期间,有两个特价书市几乎是同时举办。

  在工人文化宫举办的烟台市第三届金秋特价书展上,琳琅满目的特价书吸引了众多的市民。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为了买到一本限量供应的半价《辞海》,2日凌晨4点就起来排队。他说:“这么多年,我一直想买一本《辞海》,一套《辞海》400多元,我一个工薪阶层,哪能买得起呢?现在好了,有了特价书市,可以买到既便宜又好的书了!”

  这么多人愿意来买便宜书,最主要的是冲着“国有”这块牌子。还是那位中年男子说得好,现在盗版书猖獗,谁敢买小摊小贩的书。新华书店是国有企业,书的质量有保证,所以起个大早来排队也愿意。

  的确,书市多了,价格低了,对读者是件好事。可是,也不得不承认,由于图书品种良莠不齐,在特价书市上真正有价值的图书并不多见(有也只是限量销售)。而且,由于特价书市接二连三地举办,自然形成了过度竞争的局面,使得某些商家为了赢利,不惜使用一些非法手段,使特价书市上盗版图书和正规图书鱼龙混杂,“高定价低折扣”的伎俩也随处可见。记者的一位同事曾经被一家非国有书店打的“一折起价”的广告所吸引,花200多元买回了一套标价1980元《汉语大字典》。本以为拣了个大便宜,可到新华书店一看,正版的《汉语大字典》标价只有390元,半价也不过195元,书的内容完全一样,只不过改头换面,重新做了包装,这就是所谓“高定价低折扣”的图书。

  这种鱼龙混杂的现象,使有的读者对老字号新华书店的特价书也产生怀疑:“我在特价书市可以买到半价的书,可在新华书店买书却一个折扣都不让。书店到底挣了多少钱?”

  那么,新华书店特价书市的利润到底有多大?

  据新华书店副总经理张群峰介绍,新华书店进的原价书不同于特价书,它的进货折扣一般在6.5折—7.5折之间,除掉贷款利息、运费等等,利润并没有多少。据说,目前书店特价书市的货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出版社自己的库存,一般以3—4折的折扣从出版社进书;另一种是书店应退还给出版社的货,但是,在得到出版社认可后,书店也可以把退货品种“就地消化”,直接转为特价书。因此,在特价书市往往能买到一些新出版的书(实际上是书店没有卖完的)。但与原价图书不同的是,出版社要求书店对特价图书实行一次买断,不允许退货,从而加大了经营风险和压力。另外,书市场地的租金也是一项巨大的开支,与高经营风险和高费用成本相比,书市5折甚至更低的销售折扣其实并不能保证有多少利润。

  好书印多了也会有积压的时候,特价书就这样应运而生!

  当读者在购买特价书时,是否考虑过出版社的特价书是怎样形成的呢?

  特价书是指在原定价基础上打折销售的图书。其来源有多种渠道,主要包括出版社及书店积压的库存图书、滞销书、重印书等。据统计,全国国有出版社的库存额目前已达到300多亿元。据业内人士讲,特价书的产生贯穿于图书营销环节的各个方面。一是图书产品本身的问题。近几年来,中国出版产业进入迅速发展期,而出版商并非十全十美,他们每年出版了太多的书,许多书是好书,甚至是非常不错的书,但印得过多,远远超出市场购买力。于是,出版品种不断增长,图书产品结构性失衡问题逐渐凸现,一些读者真正需要的书市场上找不到,盲目跟风出版的书又大量充斥市场,造成了全行业的大退货、大积压,“买书难,卖书难”成为业界讨论的一个主要话题。另一方面,产品定价不合理,宣传不到位,和读者的信息沟通不通畅也会造成库存书。在发行方面,由于时间、地点把握不准,错过销售良机,也造成图书的库存。

  越来越多的库存书占用了大量资金,使整个出版发行行业周转率下降、资金包袱沉重,于是怎么消化掉这批库存书成了出版发行界的一件大事。

  其实,出版社并非所有的库存书都没有价值,库存和积压品种中的相当多图书仍具有较好的质量、品种以及较大的社会需求和良好的销售前景。为了解决长期困扰图书行业的库存和积压问题,将该部分图书降价,能使图书的性能价格比增大,满足读者潜在的需求。于是,建立一个特价书流通渠道,使一部分还有价值的库存书进入二次流通,对于出版社来说,可以直接消化库存,减少货品积压和资金占用,能够做到减少资产的损失;对于读者来说,可以减轻购书负担,花最少的钱买到有用的书;对整个图书市场而言,可以打击盗版,激活市场。

  于是,越来越多的书店意识到特价书是一块可以做大的蛋糕,先是北京、上海、沈阳等城市大张旗鼓地开办市场,接着,像烟台这样的中等城市的新华书店也参与其中,销售渐渐形成规模,特价书市应运而生。而且我市的特价书市做得还很成功,周边威海、青岛、潍坊等城市也来参观学习,有的甚至商讨合作事宜。特价书成风,使出版业面临着信用危机

 特价书生意的火爆,折射出目前出版业的原始和粗放,凸现了出版业结构性的缺陷:盲目出版、泡沫出版、重复出版现象普遍存在;图书品种数量的急速增长,而营销工作却不到位;图书市场淘汰速度加快,以及由于物流、信息流不畅而导致的新书、再版书销售渠道堵塞等,都无一例外地造成了出版社库存书的增加和书店的退货狂潮。

  在这种狂潮中,出版业想到的是开办特价书市,大幅打折销售。但是,物极必反,如果特价书市成风,办得过多、过滥,必然会破坏新书的正常流通程序。据了解,虽然特价书市目前尚未明显地对我市书店的正常图书销售造成冲击,但今后的情况会怎样,是谁也难以预料的,特别是在特价书市不断涌现的情况下,读者一旦形成只买打折书的习惯,对书业生态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特价书市上购书的谢小姐就告诉记者:现在买书得“慢半拍”,不然就得花冤枉钱。在他们看来,越来越高的新书价格是出版商制造的“悬念”,只要稍微等等,新书上市过段时间就会大幅降价了。

  有了这种思维,人们自然要等待买书的最佳“时机”。于是,库存、积压和退货成为困扰出版业的难题,而目前能想到的解决措施又为特价书市提供了长期的生存空间,也意味着出版业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太多值得忧虑的危机。

初审:孙玲姿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