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汤志英老人的故事,是在去年。我无法想象,一个养了8个“婆婆”的老人会是什么样?近日,当我第一次走进汤志英老人的家门时,第一感觉是整洁——虽不豪华,但平和而温馨。
汤志英向我们讲述这些故事时,显得非常平静,没有任何张扬。交谈中,一位老人几次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她就是汤志英赡养的第8个老人——单翠芳。她看来身体很好,走起路来平稳有力,根本看不出已是一位91岁高龄的老人。老人一辈子无儿无女,老伴去世后,仅靠政府每月发放的100多元救济金维持生活。
汤志英与老人非亲非故,只是老人和汤志英的公公是一个村的人,论辈份汤志英要喊她奶奶,于是她就真的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孙女的角色。
90年代初期的一天,单翠芳老人去汤志英家,一进门就抹起眼泪:“志英啊,我老了,以后怎么办?”汤志英听着,流着泪对老人说:“婆(老奶奶),等你老了,我伺候你!”从此,到单翠芳家照顾老人起居成了汤志英两口子的“工作”,直到1998年10月老人因病住院。
老人出院后,汤志英夫妇便直接把她接到自己家里,成了自己第8个“婆婆”。每天早晨,老人一睁开眼,汤志英就会把一碗热呼呼的豆奶端到老人床前,再出门买菜。老人年岁大了,吃东西老觉得嘴里没味儿,所以每顿饭都得有捣碎的大蒜。于是,汤志英每顿饭都给老人准备一小碗。
老人老了,就像一个“老”小孩。有一次想吃毛蛤,汤志英出去很长时间才买回家,老人板着脸,不愿搭理人。殊不知汤志英是顶着漫天飞雪,沿着东南台子一直步行到原来的海防营市场才买到。有时老人也和孩子一样耍点小脾气,使使小性子。一次老人胃肠不好,医院开的药包裹在红色胶囊里,老人吃后,发现尿是红色的,怀疑自己要死了,随手把药扔到阳台上。汤志英没办法,就给老人做了一个小实验。拿一个小碗把药放进去,水的颜色立刻变红了。汤志英对老人说:“婆,你看,是药把水变红了,你不会有事的。”老人还是不听。无奈,汤志英把药放进水果篮,端着水果篮扭起了大秧歌。老人终于笑了,而汤志英却累得一头栽到床上。即便如此,她从不觉得委屈,她说,我把老人当成自己的婆,我怎么会生婆的气呢?
为了照顾老人,汤志英付出了很多。去年丈夫姜仁山因病住院,她既要照顾老人,还得照顾丈夫,整天两头跑。那一个月,汤志英每天先给家里的老人做好饭菜,然后就忙着往医院跑,常常累得连饭都吃不上。
采访中,我们走进单翠芳老人的房间,屋子不大,收拾得干干净净。可谁能想到,老人因年岁大,经常大小便失禁,每有这种情况,汤志英总是及时给老人换上干净的衣服,把换下的脏衣裤洗干净。提起这些,汤志英好像在诉说别人的故事,可她心中的委屈又有谁能体会到呢?
汤志英的所作所为,对子女影响很大,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生老奶奶,经常给老人捎些爱吃的东西;重孙子一回家就先扑到老人房间亲热一会儿,陪老人玩玩纸牌,打打扑克。
采访中,汤志英的老伴告诉我们,由于他们赡养的老人,只有一个与他们有血缘关系,大多都是萍水相逢的人,因此,经常有人议论汤志英的举动,说她是不是图什么,甚至他亲耳听到过有人说她“傻”、“有毛病”。而事实上,被汤志英先后赡养的老人,大都没有经济来源,也没有任何遗产;汤志英也不富有,丈夫的工资和退休金就是汤家全部的经济来源。
“我总觉得天下人都是一家,只要是好人,越困难的人,我就越想帮助他们。”汤志英对自己的付出并没有说出什么豪言壮语,但这朴实的话语分明让我们看到了一颗质朴而善良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