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福山区创业中心见到陈罘杲时,他正在自己简陋的办公室里埋头摆弄着“宝贝鞋”。
陈罘杲今年40岁,是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功能鞋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同时兼任浙江省纳米材料应用工程技术中心天奥纳米技术研究所所长。将纳米技术运用于制鞋工艺是老陈引以为自豪的事,他开辟了国内外纳米技术在制鞋领域运用的先河。陈罘杲为这双运用纳米技术生产的鞋子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孚乐爽空调鞋,意即穿后非常舒爽。有关专家认为,此项技术的运用为功能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就是这样一项获国家专利、具有开创意义的技术,在老陈的柜子里一躺就是几年。“如果给我100万元,孚乐爽空调鞋就能滚动发展起来。”老陈掰着指头算过不知多少遍。他也曾与一些企业商讨过合作的问题,但一直没有谈成。“现在很多制鞋企业认为这项技术太超前,怕有风险。”老陈只有把心思放在自己办厂生产上,“这项技术放在柜子里,实在是太可惜啦!”为了争取到启动资金,尽早把自己的专利转换成产品,老陈从今年开始跑资金,可到现在一分钱也没有贷到。银行负责人一听说老陈个人贷款而且是去办鞋厂,头摇得像拨浪鼓。
老陈名义上是中心主任,但不是吃公家饭的。大学学的是电力工程,好琢磨点发明创造,毕业后做过工程师、从过政。1995年老陈舍弃了教育局长的职位,举家从东北迁来烟台,在一家村办鞋厂任厂长。老陈对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9年,他辞职后到福山区创业中心一心一意搞起了科研。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陈罘杲夫妇一起获得了20多项鞋类专利,但从今年6月份起,老陈却不再把心思放在科研上。他说,这样耗下去不行了,为了功能鞋的发明,前前后后花了近30万元,还欠了一大笔债。再说,全家人还等着吃饭呢。老陈说,时至今日,他对当初的选择没有丝毫的后悔,只是让妻子和孩子跟着吃苦了。
即使在搞研究的前期,困难一个接一个地来,他也没有这样苦恼过。1999年辞职搞研究时,没有一分钱的科研资金,他挺过来了,几年来专利成果丰硕,也成为了功能鞋研究领域的权威。他看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认为鞋虽普通,却关乎每个人。因此穷其所有积蓄,全力以赴进行研究。
老陈告诉记者,他梦想在烟台建一个功能鞋的生产基地。记者从老陈的眼神里看到了希冀,但他脸上的笑容却有些苦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