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兴则民族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市着手一系列教育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烟台教育日趋人性化。
2001年的春季开学,对烟台80万中小学生来说,带来的是一场意外的惊喜。我市在全国率先调整了中小学上学时间,实行了数十年的作息时间表向后顺延了半个小时。烟台市芝罘区新石路小学五年级学生董佳琪对此感受颇深。
“以前是7:20上课,有时起来早上连早饭都顾不上吃。现在7:50上课,虽然只是推迟短短的半个小时,但我觉得睡眠充足了,上课也有精神了。”
家长:“有时候孩子起早我们也跟着起早,改成7:50上课,我们上班刚好和孩子一起出门,这一改大家都方便了。”
其实烟台的教育改革并不仅仅表现在上课时间推迟了半个小时,而且教育部门还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保护中小学生的休息权利,不能以上课或补课等名义侵占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课业安排上特别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准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到五年级的作业不能超过四十分钟。烟台的中小学生一下子成为时代的宠儿,终于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了出来,还有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是继1996年烟台在小学逐步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评价,在初中实行必考、选考制度之后的又一人性化改革。就在这一年烟台还做出了在理论界至今仍颇有争议的一项举措:那就是从尊重学生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出发,把中小学生的分数看作是学生个人的隐私,不公布考试成绩,更不以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
周志田(烟台师范学院 教育学副教授):“我觉得把学生分数看成学生个人隐私,看起来好象是教育方法的转变,实际孕育着一种教育思想的转变,这个转变主要是表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我觉得是思想观念的进步。”
教育思想的进步带来的是教育事业的发展,烟台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近年来烟台市中小学生在各类科技比赛中获国家级奖励71项,省级200多项,体育艺术等是收获颇丰。基础教育方面,目前烟台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37%,初中入学率达99.04%,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首次达到80%,比五年前提高了20个百分点,比1989年提高了近50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方面,2001年烟台市有3600多名学生考上了一类本科,远远超过济南、青岛等地,连续几年稳居全省第一。据测算,今年烟台市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将达到15%。
孙承毅(烟台师范学院心理与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按照国际通用标准,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15%以下是经营化教育阶段,15%到50%是大众化教育阶段,50%以上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烟台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入学业率目前已经达到15%,这说明烟台的高等教育走出经营化阶段,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这也就是说烟台市高等教育将对烟台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更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