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后,农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莱阳市立足龙头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市场国际化、生产标准化,目前已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250多家,使全市农民收入的四成以上来自创汇农业。
9月26日一大早,当记者来到知名品牌“一枝笔”莱阳梨汁生产企业天府集团采访时,门前大道上已经停着近百辆满载莱阳梨的送货车。天府集团董事长、总裁姜志德似乎对这已经习以为常。
姜志德:“莱阳梨的总产量一年30万吨,我们每天消化一千吨莱阳梨,我们总消化量9万吨左右。”
然而莱阳梨也曾伤透了政府和梨农的心。1987年莱阳市政府号召农民大量种梨,可后来一斤只卖一毛多钱,梨农大量砍树,政府卖给干部每人六筐梨。莱阳人开始认识到,赔钱不是因为种得太多,而是缺少加工企业拉动和创造市场需求。1999年莱阳市开始上马梨汁加工项目,三年时间莱阳梨从每斤三、四毛钱涨到今年的三块钱。
姜志德介绍说,现在“一枝笔”莱阳梨汁离不开广大梨农,梨农也离不开龙头企业对市场的开发和拉动。
姜志德:“企业就象一匹马,农业就象一挂车,没有马的拉动,永远动不起来,如果马能够加大马力去拉,这挂车就活了起来,也就是说把农业产业化带动起来。”
鸟无头不飞,龙无头不举。如今在莱阳市,象天府集团这样的大马车还有龙大、鲁花、吉龙、恒润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户和基地。莱阳市委书记王式亮把这些龙头企业称作莱阳农民致富的好向导。
王式亮:“我们现在是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号召农民种菜,菜卖给谁,这必须有市场,这个市场由谁来找呢?由龙头企业来找,来拉动农民种菜也好,种水果也好,农民才可以致富。”
目前莱阳食品加工企业的利税和销售收入均占到全市的40% ,同时带动10多万人从事运输流通业,食品工业正逐步发展成莱阳的龙头行业和支柱产业。

